《算术平方根》教学与反思
(2017-03-13 11:13:54)
标签:
记录 |
分类: 工作体会 |
《算术平方根》这节课是一节概念课,关于数学概念课的教学有它特殊的要求,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充分展现概念的形成过程,所以,如何引导帮助学生建立这个概念,并对它的内涵和外延有深刻、明确的理解和认识,是本节课的重点。本节课的内容看起来简单,但对学生来讲,要想真正理解这个概念有很多困难,如果仅仅就概念讲概念,如果没有必要的知识联系和迁移,学生对这个概念只能形式化的模仿运用,无法真正掌握。过去,有不少教师对这个问题重视不够,正是导致学生在这个简单的问题上经常犯错误的主要原因。为此,我在设计这节课教学时,把重点就放在这里。同时,为了推进学校正在实施的课堂改造活动,我作为引领者,在重建课堂教学结构方面,对教学流程进行了全面改进。
课堂教学过程大体是这样的:
一、导入新课
买一张面积为2平方米的正方形墙纸,一个专卖店的店员想了很长时间不知道这个正方形的边长是多少,所以,也不知道如何裁剪。同学们,你们知道吗?思考一下。(没有学生能够知道)看来学习很重要,知识不够用时,很多事情无法办好。现在不知道没关系,这节课完了之后,我相信大家就知道答案了。
二、学习新知
(一)让学生按照学案进行学习。
学习目标
1、掌握一个概念:算术平方根
2、学会一个方法:会求一个正数的算术平方根
自学自练
认真阅读教材
完成以下任务
1、已知正方形的边长为x,求正方形的面积a
x |
0.1 |
1 |
2 |
12 |
a |
|
|
|
|
思考:你用的是什么运算得出的结果?这个结果在这种运算中名称是什么?
2、已知正方形的面积为a,求正方形的边长x
x |
|
|
|
|
a |
0.04 |
9 |
25 |
2 |
思考:你是怎么计算出来的?这个计算过程和题1的过程有什么联系?
3、提示:题2中所用的运算叫“开平方”,它和“平方”是逆运算。本节课我们学的求一个正数的算术平方根,是特殊的“开平方”。
4、什么是一个正数的算术平方根?举例说明你是如何理解的。
5、一个正数a的算术平方根,用符号如何写?如何读?各部分的名称分别是什么?举例说一说。
6、仿照例1,求下列各数的算术平方根。0.0025
7、仿照例2,计算:(略)
自我检测
1、填表
正方形边长x |
|
|
|
|
正方形面积a |
0 |
0.09 |
64 |
15 |
2、7的算术平方根用符号记作:
3、 √5
4、求下列各数的算术平方根:0.16
5、计算:(略)
(二)小组内检查交流。
三、在学生自学和交流的基础上,教师进行引导讲解。
在这个环节,我突出了“已知正方形的边长,求面积”和“已知正方形的面积,求边长”这两个问题的解答过程的分析和引导。前一个问题是小学知识,所用的运算是乘方运算,得出的结果在乘方运用中叫“幂”。后一个问题是新知识,所用的运算就是我们将要学习的开方运算,它和加与减、乘与除一样,开方与乘方是互逆运算。具体到这个问题来讲,是“开平方”运算,并且是“开平方”运算中的一个特殊情况,运算结果不能为负数,所以,这个结果名称叫“算术平方根”。正数a的算术平方要记作“√a”,其中,算术平方根是运算结果,√ 和+、-、×、÷一样是运算符号。
同时,为了帮助学生对算术平方根有一个形象化的理解,我引导学生给出了算术平方根的几何意义,即:“一个正数a的算术平方根就是面积为a的正方形的边长”,有了这个形象化的理解和认识,如何求一个正数的算术平方根就非常自然了,即:√a就是面积为a的正方形的边长。
四、学生完善“学案”,把开始不会的题目做完,并由各组组长检查。
五、拓展探究。略
六、课堂小结。
七、作业。
对本节课教学的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还需要作如下改进:
1、我的设计基础是建立在学生具备一定的自学能力,但实际情况不是我想象的那样,学生没有读书的习惯和方法,大都不能逐字逐句的阅读教材,没有阅读、思考的意识,教材还没有读一遍就去做习题,有些舍本求末,效果很不理想。造成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是忽视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基础。我的意图是给教师们提供一个示范,所以,在教学方式上有些刻意追求形式,而没有兼顾学生的这个现实情况。如果由大幅度的放,改为小步引导,并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教材的能力,可能会更适合学生。
2、教师引导讲解之后,需要增加一个巩固练习环节,一方面可以更清晰地了解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掌握情况,另一方面还可以规范一下答题格式。
3、拓展探究环节可以放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进行,本节课的练习重点应在理解新概念为主的基础练习上面。
4、由于多年没有上讲台给学生上课,对教学过程中的一些环节的掌控水平还不高,对知识技能的梳理归纳还不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