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课堂教学中多媒体运用存在的问题

(2016-04-12 21:02:31)
标签:

现象观察

分类: 工作体会

1、多媒体教学拉远了教师与学生的距离,使课堂成了借助高科技的变相的满堂灌 师生互动变成人机” 互动,不能充分体现现代教育思想所倡导的人文精神。

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是双向互动的,既有知识的传授与反馈,又有思想和情感的交流。教师要运用自己的人格魅力等去感召学生,引导学生,培养学生如何做人,要教会学生用语言文字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教师应该用充满情感的话语和体态,传达自身的情感体验,同时也要关注学生的情绪变化。因此教师的语言表达、神态动作都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因素。而多媒体教学中的交流是单向的,缺乏情感的交流。学生听的是机器声音,看的是荧屏上的汉字和图象。教师只顾忙着操作机器,播放事先制作好的课件,既不能深入到学生中间,了解学生对知识掌握的情况,又不能进行恰当的板书,另外,教师围绕课堂教学设置问题在学生思考或探究后答案会在屏幕上显示,所以有时学生因怕回答错了或因知道屏幕上最终会显示参考答案而不愿主动思考问题,等着接受屏幕上所传达的信息,这样教师手不离鼠标,学生眼不离屏幕,师生面对面教学相长的热烈与融洽的交流气氛大减,使课堂教学模式成为这种借助于高科技的满堂灌。学生只关注了机器,结果教师变成了放映员。这样的课堂怎能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更怎能使学生的品德受到熏陶? 

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合理实现,其特征是辅助教即辅助教师,而不是取代教师,不坚持这一原则,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实践就会与现代教育思想的人文精神相背离,就有可能会失败。以计算机人为地割裂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有机联系,是多媒体教学的大忌。

2、灵活的教学过程变成固定的机械程序 

课件的制作都是将教学过程分成若干步骤,再用固定的程序将其链接起来,课件完成后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是难以改动的。教师的教学过程就只能按程序一步步进行演示,即使教师对某些内容可适当调整,但整个教学过程实际上是由电脑所控制,教师不可能随机应变。实际上,课堂活动的主体——教师和学生——都是有血有肉的人,每个人的思维和思想都不同, 课堂教学的过程是千变万化的,需要教师灵活地把持掌握,常常会有一些预料不到的情况需要教师随机应变地去应付,而往往正是在这随机应变中显示出教师的课堂调控能力,常会出现意想不到的良好效果。因此,固定的教学程序不仅压抑了教师的个性和特长,使教师的教学能力难于很好地甚至超常地发挥 .对虽正确但与课件里不吻合的甚至很有创意的、比原先设计的更好的答案只能忍痛割爱,采用自己的标准答案,这样长此下去会严重抑制学生的发散思维、创造性思维能力,造成思维的单一性。 

3、丰富生动的艺术形象变成单一的图画 

不少教师在多媒体教学中总是要将课文中描绘的内容制作成图片让学生欣赏,美其名曰形象地理解。实际上文学欣赏的过程是形象再创造的过程,艺术形象的创造也是审美的过程,这一过程正是陶冶读者情操、提高艺术素养的重要环节。把生动的艺术形象化成简单的图画、照片,欣赏者一目了然,那么多美的艺术形象也会变得索然无味。

 4、传授知识的课堂变成电脑艺术的演示厅 ,多媒体教学有时会本末倒置,分散学生的注意力。

由于多媒体提供材料的方便性,不少教师便将大量的资料揉合在一个课件中,课堂上便不厌其烦地将大量的资料传递给学生,这从正面上是有积极意义。但是,由于课堂信息量大,相应的一些公式的推理过程,计算过程和逻辑思路有所省略,这就要求学生有极强的接受能力和课前、课后的自学能力。但学生的接受能力、反应能力毕竟有限,过多的资料使他们目不暇接,有时还没有反应过来就过幕,一些重要的内容学生往往还未抄下来就一闪而过,不少多媒体课堂常出现学生的笔记不完整的情况,导致学生对此产生厌恶。对学生来说,如果没有自主学习能力,则跟不上进度,厌倦学习。另一方面,由于不少制作课件的软件如PowerpointAothware3DMAX越来越完善,素材越来越多,再加上Flash等网页制作软件也参与课件的开发,不少课件便出现背景、装饰图案五彩缤纷,不少与课堂教学无关的插图、动画、音响充斥整个课件,刺激了学生的无意注意,学生没有记住内容只记得音乐或图片,结果严重地影响学生对课堂知识的注意力,学生表面看似兴趣盎然,课堂看似活跃,但实际上教学的效果甚微。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