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谈谈学理论与学经验的关系问题

(2012-03-08 16:31:48)
标签:

教师成长

杂谈

分类: 学习体会

在思考教师专业成长这个问题的时候,有一个关系我们是必须要想清楚的,这就是“理论和经验的关系问题”。长期以来,我们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方面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采取了诸如用会议强调、用制度规范、用活动引导等一系列的工作措施,为什么这方面的工作始终没有突破,效率低下?我想其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甚至是根本的原因,就是我们的教师在具体工作中只重视对现成经验的学习,而忽视甚至讨厌对理论的学习。

关于这个问题,其实我国教育家俞子夷在1922年就撰文“小学教员该注重理论还是注重经验”进行了专门的论述,为基础教育界提供了处理教育理论与经验之间关系的基本思路。

俞子夷在这篇文章中首先指出“当时的小学教员对于这种种理论大都以为是理论罢了;以为实地上课是小学教员独得的经验,讲理论的未必能自己实地上课,有实地上课经验的小学教员用不着什么理论。所以理论和经验成为对立的两派。”接着列举了一些现象,比如:“讲员专讲理论时,听讲的人似乎因为尊重讲员的学位或人格起见,所以有一种受教的义务;并不是想和讲员来研究理论,把经验改造的。所以逢到老经验的讲员登台,听讲员的态度就一变,很想吸收他的经验谈去实地改进了。”并且这种现象在一些教育教学改革试验的过程中也表现得十分突出。“试验的,自然要算设计教学法的问题顶重大,顶有兴味,推行的地方也顶广,试验的态度和精神也比较顶好。然而大多数的试验不外乎模仿方式和手续;大多数的研究也不外乎‘怎样怎样办’。很少有小学教员提出关于设计教学法方面‘何以?’‘为什么?’‘有什么根据?’等问题。杂志里顶受欢迎的是实施报告,演讲时顶注重的是‘怎样办法’,参观人顶要问的是‘什么什么’的方法。这也不过是科学研究的一种态度。不料他听得很不耐烦,他说:‘先生,请你不要说理论——理论我多在书上看见了,专谈经验。’这一位参观的人或者是聪明过度的人,所以他只要利用我的经验;至于理论,他胸中自有成竹呢。但是大多数不如此聪明过度的人也顶注重在这经验上。难道这完全从新理论上发生的新方法,一传到我们重经验的民族里来,也要抛掉理论上的根据,专在经验上用功夫吗?”

俞子夷之所以提出这些问题,就是因为教师们在工作中常常出现“画虎不成反类犬”的尴尬,走上了弯路或者是错误的道路。为了帮助大家找到问题的症结,文章简要地表述了理论和经验的关系。“凭经验未必不可做一个好教员,并且学得理论的人也要实地应用成功了自己的经验才可以成好教员。所以经验并不是不必要的,实在是很重要的。但是经验没有理论去指导,往往要走迂远的路,或者走入不正当的路。走迂远的路是空耗时间和精神;走入不正当的路要生产不好的结果。理论绝不能代替经验,然而理论却可以做经验的指导。最好要把学的理论和自己的经验化成一起。”最后,文章特别指出“重经验的人往往缺少伸缩性,往往呆板划一。有了理论指导,可以免去这弊病。要知道教育学生的原理没有几多条,实地应用的方式千变万化没有底止。”对此,著名教育家阿莫纳什维利讲得更加具体,“我亲爱的同事们,教育教学中具体的计划本身并不存在,就像在教育儿童的工作中不应该有现成的处方一样。这些具体的计划本身是在具体的教育立场基础上产生的。如果你们把我的教育实践中的这种讨论当成一种教育处方,搬用到你们自己的基于另一种教育立场的实践中去,那你们就一事无成。到那时你们就会说,我的实践毫无用处,不现实!”我想,这里讲的教育立场其实就是教育理论中所蕴含的教育思想、观念和信念,而这些东西是指导我们教育教学工作的规律性、原则性和方向性的理论,如果我们对此没有基本的了解或掌握,别人再好的经验用到你自己的具体工作时都可能不相适宜,最多只能起到“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的作用,对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是没有多大效果的。

因此,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方面,我们绝对不能轻视对教育理论的学习、理解和实践。教育教学工作是科学,也是艺术,只有我们把“教育”的本质问题搞清楚了,我们才能在复杂的情境中有所创造、有所作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