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天津怀庆会馆:霍元甲栖身于此十余年

(2018-12-28 17:57:25)
分类: 文化原创
天津怀庆会馆:霍元甲栖身于此十余年

天津怀庆会馆:霍元甲栖身于此十余年
来源:2018年12月28日 焦作晚报
作者:本报记者 李相宜
 
  2011年秋,天津日报传媒集团旗下《津范儿》杂志编辑张少宣辗转多方联系到记者,详细了解了2006年3月间记者赴天津寻访怀商遗迹的事情。记者不但一一作答,而且为其提供了翔实的资料。

  2011年11月,《津范儿》杂志以六个页面的篇幅,对记者寻访天津怀庆会馆的情况进行了报道,但遗漏了武术大师霍元甲与天津怀庆会馆的故事。这次借本报系统介绍怀商会馆的机会,特意补述这段值得珍藏的历史。

  怀川运河通天津

  隋大业四年(公元608年),隋炀帝为了北伐高丽、转输粮糈的需要,“诏发河北诸郡男女百余万开永济渠,引沁水南达于河,北通涿郡”。从此,永济渠把怀川大地与涿郡,也就是后来的京津地区密切联系在一起。虽然永济渠历经多次淤塞,渠首几经变迁,但怀川地区漕运河道的运输能力一直延续到上世纪六七十年代。

  在京汉铁路和道清铁路修筑之前,怀川百姓俗称的“运粮河”“御河”以及下游的卫河河道,曾是历代王朝的运输大动脉。怀川地区丰富的物产诸如粮食、竹货、铁器、“四大怀药”等,通过这条运河源源不断地输送到京津地区。这便是当年怀商下天津的物质条件。

  据《清史稿·交通志》记载,清光绪十五年(公元1889年),湖广总督张之洞上折朝廷,请求修建从卢沟桥至汉口的铁路(即后来的京汉铁路、平汉铁路)时,曾建议“铁路取道宜自保定、正定、磁州、历彰、卫、怀等府,北岸在清化镇以南一带,南岸在荥泽口以上……作桥以渡河”。由此可见,富饶的怀川对清王朝十分重要。

  会馆濒临南运河

  清朝同治年间,是怀药贸易在天津的兴盛时期。当时怀商设在天津的大商号有“同德药行”“协盛全”“杜盛兴”“新复兴”等药材行栈,其他中小货栈不下数十家,专营“四大怀药”,总存货量上万件。这些怀商除了“四大怀药”外,还创建了其他品牌。比如 “杜盛兴”的麝香,北京“同仁堂”是其大主顾,成交数量动辄上万件;“协盛全”的朱砂,也极有名望。为便于联谊和怀药交易,众怀商于同治七年(公元1868年)在天津曲店街购置房产兴建怀庆会馆,除供奉药王神像外,还专门辟有怀药仓库和客商、伙计宿舍,不少药栈在此租地经营。

  史料记载,天津怀庆会馆,坐落于天津市红桥区曲店街32号,背靠南运河码头,门首书写“怀庆会馆”横额。该会馆分前后两个院落,戏楼居中,是由药商张连堂等30余家商号发起兴建的,为怀庆药商居住、会友、储存药材之所。1943年间,怀庆同乡会成立,推选了常务、监察、评议等委员会。其中,常务委员有王煜东、张庆元、史安澜、阎槐青。会馆的负责人先后是:王煜东、王晓旭、张庆元、阎槐青、胡秀珍(阎槐青之妻)。怀庆同乡会于1954年解体。

  寻访“遭遇”霍元甲

  “怀庆会馆位于曲店街,是一座四合院落,著名武术大侠霍元甲曾栖身于此,协助怀商搞经营。”2006年3月27日,天津市红桥区文化局研究员孙雨欣告诉记者,“曲店街的‘曲’字应该加上个‘米’字旁,因为属于生僻字,后来被人们简写了。”

  为了深入挖掘霍元甲在怀庆药栈的事迹,2006年3月27日下午,记者专程来到天津市政协学习和文史资料委员会,在办公室主任张玉芳的帮助下,弄清了令怀商后人倍感荣耀的这段历史。

  霍元甲(1869年~1910年),字俊卿,天津城外小南河村人,出身武术世家。他自幼体弱多病,为强身健体坚持练武十几年,武艺超群。后来,霍元甲来天津谋生,结识了在怀庆药栈当掌柜的农劲荪。农劲荪是安徽宣城人,文武双全,有胆有识,早年留学日本,精通外语,喜爱结交武林豪杰。应农劲荪之邀,1897年初,霍元甲来到怀庆药栈协助经营。据霍元甲的曾孙霍自正介绍,农劲荪将设在怀庆会馆北院的药栈交给霍元甲掌管,历时10余年。

  由于怀庆药栈做的是“内局”(批发)生意,经常有大宗怀药从河南怀庆府装船运来,虽然药栈与南运河不过百步之遥,但卸船、装车、入库、分销主要还是靠人力。当时的怀药货栈以经营怀地黄、怀山药、怀牛膝、怀菊花为主,怀地黄以4支、8支、16支、32支划分等级,俗称几成单,以此作为核价依据;怀山药除光货外,还有毛山、切头等货,光货12支以上以小木箱装,每箱50公斤;怀牛膝分头肥、二肥、三肥、平条四等,每箱装一二百公斤;怀菊花分木箱、布包两种包装,分别用于出口和内销。搬运这些“怀货”,没有一定的力气是不行的。

  当时,怀庆药栈有个伙计叫张凤池,自恃身高力大,总想同霍元甲较量一下。一天,货栈运来了一批怀生地,每包250公斤,别人都是两人抬一包,张凤池独自扛上一包对霍元甲说:“久闻霍师傅力大无比,何不借机露一手……”霍元甲一听二话不说,操起一根杠子,一头插上一包,挑起来送进仓库,直羞得张凤池无地自容,次日一早便悄然而去。

  大师风范永留存

  1898年9月18日,因戊戌变法失败,谭嗣同等“戊戌六君子”血洒北京菜市口。谭嗣同的朋友、号称“大刀王五”的北京源顺镖局掌柜王正谊筹划劫法场未成,心情郁闷,便前来天津怀庆药栈拜访霍元甲。两人一见如故,结为挚友。1900年7月,八国联军攻陷天津,8月攻进北京城。“大刀王五”在反抗侵略者时惨遭枪杀,并被悬首示众。霍元甲闻讯冒死进京,设法取下义士首级与尸身合葬。当时,天津城已处于帝国主义军事管制下,霍元甲无法继续练武,便告别农劲荪和怀庆药栈,返回家乡小南河。

  1901年,有个俄国人来天津卖艺,自称是世界第一大力士,并说第二名和第三名分别是英国人和德国人,以此污蔑中国人是“东亚病夫”。霍元甲听说后义愤填膺,立即赶到怀庆药栈,请农劲荪到现场观看他与俄国大力士比武。俄国大力士对霍元甲早有耳闻,见状赶紧请霍元甲到后台讲和。霍元甲说:“除非你刊登文章承认自己不是世界第一,并向中国人公开道歉,否则必须决一死战。”俄国大力士在答应了霍元甲的条件后,灰溜溜地离开了中国。此事在当时轰动津门,大长了中国人的志气。1910年初,霍元甲应邀赴沪打擂,便离开了怀庆药栈。

  为满足记者深入采访的要求,2006年3月28日上午,张玉芳专门安排记者拜访了年近八旬的天津市文史专家张仲教授。作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天津市文史研究馆馆员和天津美术学院、天津理工大学、中华文化学院的客座教授,张仲在研究天津民俗文化方面很有造诣。他说:“农劲荪是怀庆药栈的掌柜千真万确,霍元甲经农劲荪介绍到药栈帮工也确有其事。我们家原来就住在与曲店街相邻的粮店街,我舅舅年轻时在怀庆会馆里见过霍元甲,说他是一个挺朴实的人,大家都叫他‘霍四爷’,不像现在电影里演的那样神,但一二百公斤的怀地黄篓子,他能一只手拎一个。当时,霍元甲就住在怀庆会馆里,身份就是农劲荪的‘伙友’,不但搬运怀药,而且经常赶着马车去送货。电影文学作品允许艺术化,但咱搞文史研究的必须还历史以本来面目。”张仲严谨的治学精神令人敬佩。

天津怀庆会馆:霍元甲栖身于此十余年

  图 天津《津范儿》杂志用六个页面报道了本报记者寻访天津怀庆会馆的过程。本报记者 李相宜 摄

天津怀庆会馆:霍元甲栖身于此十余年

  图 李文君老人是曲店街的老住户,他对怀庆会馆被拆感慨万千。 本报记者 李相宜 摄

天津怀庆会馆:霍元甲栖身于此十余年

  图 张仲(右)为记者介绍天津怀庆会馆的情况。 刘 钦 摄

天津怀庆会馆:霍元甲栖身于此十余年

  图 怀帮专用的石砝上,“怀帮公砝”“光绪四年六月立”等字样依稀可见。 本报记者 李相宜 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