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时尚包包上海十里洋场 |
分类: 时尚杂谈 |
在上海停留三天,就住在晓雪的公寓里。几个月不见的晓雪,一如既往的优雅美丽。一件普通的咖啡色Calvin Klein 高领衫,穿在晓雪身上,好像有了个性一般,被晓雪颀长的脖子和纤细的腰衬得非常。。。想了半天,觉得还是昂贵这个词比较贴切。到上海作ELLE主编一年半,晓雪穿衣服的境界又提高了一层。晓雪衣柜里的许多衣服,在一般人的眼里,有的太不出色,有的太炫,绝不会从时装店的架子上拿下来;而被晓雪穿在身上,立刻就变得chic, in和fun。在我看来,晓雪和Kate Moss 虽然风格不同,但对于时尚的眼光,二人功力相当。
说着说着就扯远了。关于晓雪的衣服包包,我会另写一篇甚至几篇,please stay tuned。现在还是把话题拉回来,讲讲我在上海的逛街经历。我非常幸运,一位在上海的俊男朋友,自由职业者,刚好这几天有空,于是全程陪同。晓雪建议,我们先去南京西路的恒隆广场,中信泰富和梅陇镇伊势丹,感受一下奢侈品牌在上海的规模和气魄,然后再逛逛靠近陕西南路的新乐路的小店。晓雪的有些看起来价格不菲的衣服就是这些小店淘来的。
恒隆广场的一层和二层,加上旁边上海商城一层,云集了全世界几乎所有的一线奢侈品牌,Hermes,Prada,Chanel,Louis Vuitton,Dior,Gucci … you name it, 是我见过的奢侈品牌最集中的地方,并且很多是两层的旗舰店。很多专卖店陈列了了08年cruise / resort collection,07年秋冬的包包则在打折,从五折到九折不等。专卖店里的小姐温文尔雅,大多数说得出包包的名字。爱马仕的一位小姐比较幽默,在我问起一款包包的名字时,对我说,这个是法语,不好念的,意思是,你就省省别试了。在恒隆广场二楼,我非常兴奋地发现了Marni专卖店。Marni在美国有十家店,在中国也有六家,足见中国在全球奢侈品市场的战略地位。住在上海的姐妹们真是有福了,周末过来逛上两个小时,全世界顶级奢侈品牌尽收眼底。回上海探亲观光的姐妹们,如果不是来自纽约这样的大都市,一定要逛逛恒隆,开开眼。由于关税的原因,在中国卖的包包比别的地方贵。而买得起一万块包包的姐妹们,很多是经常出国旅行的。所以好多人只是到店里看看,到别的地方买。
出了恒隆,我们在星巴克歇了一会儿,喝了一杯抹茶那铁,就直奔靠近陕西南路的新乐路。逛有品位的小店总有意想不到的惊喜,而上海的小店,实在是让人惊喜连连。
惊喜之一,伊人世家专卖店。在博客里留言的姐妹们推荐过这个中国品牌,所以我看到就毫不犹豫的进去了。原以为是很民族化的东西,其实不然。伊人世家的风格好像比较原味自然,采用整张牛皮,没有衬里,没有锁边,虽然也不是手工缝的。多数包包设计平平,但是有那么几款非常original,让我赞叹不已。据店员说,伊人世家的包包,同款同色的只有一个,我很惊叹,也有些怀疑。五金硬件是品牌自己的,设计得非常简洁独特,质量也不错,拉锁是比较低档的那种。价格很便宜,二百到八百吧,可以说物有所值。伊人世家显然不是你的百搭经典,也做不了通勤包包,但是周末吃饭购物,心情所致换换风格,是不错的选择。我买了两个包包,一个是咖啡色竖长扁平的拎包,喜欢得不得了,可惜没有名字;另一个是蜜色小拎包,包盖有一圈皱褶镶边,特别像手工的。置顶是伊人世家专卖店。
惊喜之二,The Thing 专卖店。这个品牌以前完全没有听说,当我走进店里,感受到它的现代,原创,和稍有些前卫的设计,有一些震撼的感觉。The Thing是一个以graphic design为主的品牌,各式T恤是只要产品,也有帆布包,化妆包,拖鞋,帽子一类的小东东。我买了三样,帆布包包,90块,化妆包,40块,和白色T恤,100块,见下图。好像The Thing只在上海有店,来上海出差观光的姐妹们不可不来。
惊喜之三,三上专卖店。三上也是一个中国品牌,好像出自武汉。主要的产品是包包和钱包,特点是浓浓的怀旧风格。三上的钱包很出色,设计以老照片,文革图片,仿古图案为主。钱包的衬里做得很精致,小细节上非常讲究。据店主说,每一款钱包只有一个。这可让我很难抉择,最后挑中了一个,设计是梦露的黑白照片。价钱只有两百多块,便宜呀!下图是网上找的几个文革图案的钱包。过后再贴我的梦露钱包。
惊喜之四,Infinity无限度广场。这是个有些像北京798风格的商场,看起来比较新,有些店还没有租出去。商场里多是比较年轻时髦的品牌,Diesel,Guess之类。三上专卖店也在这里。让我惊喜的,是几个卖饰品的小店。小店里的东东,可以和纽约Soho媲美,价钱只是几分之一而已。我买了好几条项链(每条平均100块),兴奋不已,回家之后赶紧和晓雪分享。
还有一个大家推荐的中国品牌,食草堂专卖店也去了。我觉得食草堂的设计非常一般,没有什么出彩的地方。和伊人世家有些像,但不够原创,还有点儿土。素人在上海没有看到,打算回到北京去拜访。今天就写到这儿吧,还有些关于上海的杂七杂八的感想,下次再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