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学习·引导有法
张家港市实验小学 陈海瑛
教例:《菩萨蛮·大柏地》(人教版第十二册)
不久前,笔者有幸听了几位青年教师所上的《菩萨蛮·大柏地》一课。相同的教材,不同的教学设计,令我感触颇深,请看两位老师教学上阕的片段:
教法一:
师:(出示上阕)作者看到了哪些景物?
生:赤橙黄绿青蓝紫
师:这其实就是什么?
生:彩虹
师:(板书:虹)还看到了什么?
生:谁持彩练当空舞
师:这是看到的吗?
生:这不是看到的,这是作者想到的。
师:持指什么?彩练指什么?
生:“持”是拿,“彩练”是彩色的丝绸。
师:谁来说说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生:是谁拿着彩色的丝绸在天上翩翩起舞。
师:作者除了看见虹,还看见什么?
生:斜阳
师:斜阳是指什么时候的太阳?
生:傍晚时候的太阳。(师板书:斜阳)
师:“雨后复斜阳”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生:雨停了,太阳又出来了。
师:“苍”是什么意思?“阵阵苍”呢?“关山阵阵苍”呢?
……
教法二:
师配乐朗诵整首词。
生自读上阕。(思考:上阕主要写了些什么?)
生:上阕主要写了雨后大柏地的美丽景色。
师:一点也没错,雨后大柏地的景色的确很美。大家读读、划划,你认为哪一句写得美,给你的印象深刻,而且要说说为什么?
生再读上阕。
生:我认为“赤橙黄绿青蓝紫”写得很美,因为这句话写出了虹的色彩和丰富。
生:我认为“关山阵阵苍”写得美,因为这句话生动地描绘出群山上那一阵阵忽隐忽现的翠色。
生:我认为“雨后复斜阳”也写得很美,雨停了,天空出现了七彩虹,还有一轮夕阳,多美呀!
生:我觉得“谁持彩练当空舞”最美了,因为有个人正拿着彩带在空中翩翩起舞呢!
师:作者看到有人拿着彩练在空中翩翩起舞吗?(生齐说没有)
师:那我们在“看到”前面加个什么词?就行了。
生:作者仿佛看到有人拿着彩带在空中翩翩起舞。
师:同学们读书真认真。这么美的景色你想画下来或者写下来吗?心动不如行动,未来的画家、作家们,开始吧!
比较以上两种教法,笔者认为,其不同之处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变“学生配合老师”为“老师服务于学生”
在听课时,我们会经常听到这样一句话:这班的学生配合得真好。轻描淡写的一句话,其实就反映了一种根深蒂固的教学思想:要求学生跟着教师走,配合教师顺利完成预先设计好的教学环节,一切行动听教师的指挥。在“教法一”中,就存在着“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的现象。如此下去,势必造成学生思维单一,情感木纳,缺乏创新,成为罐装知识的容器。布鲁纳曾过:知识的获得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学习者不应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是知识获得的主动参与者。由此可见,让学生自主地学习,已是迫在眉睫!在“教法二”中,教师只提了一个问域很宽,思维强度较大的问题,放手让学生去读书、思考、实践,而教师,只是在学生不易看出来的关键处、精彩处做些适当的点拨与鼓励,充分体现了“老师服务于学生”的教学理念。
二、 变“单一”为“复合”
在“教法一”中,我们不难看出,围绕概念,师问生答,再问再答,语文课已经成了语言的机械训练,教学组织形式显然比较单一,只体现出一种严肃的学习意识。变“单一”为“复合”,就是在教学中,围绕概念,可以用多元渠道,打开多扇窗户,达到高效的学习,“教法二”就做到了这一点。同样是学习上阕,“复合”则体现在:首先用音乐让学生感受词的壮美,然后是老师声情并茂的朗诵,最后把词变为图画或优美的文字,既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又培养了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想象能力。伟大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这样一句话:如果教师不想办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使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带来疲劳。变“单一”为“复合”,让教师“导”得有趣有味,“导”得有奇有感。
三、 变“胡子眉毛一把抓”为“有的放矢”
“胡子眉毛一把抓”,主要是指在课堂教学中,长期以来存在的从第一自然段串讲串问到最后一个自然段的现象,这就是一种典型的面面俱到,“教法一”就存在这种倾向。“胡子眉毛一把抓”当然有其客观原因,其主观原因就是我们教师总认为学生学习任何一篇课文,都得一次性掌握书中的任何一项内容,导致的结果就是“满堂灌”、“填鸭式”教学。“有的放矢”,是指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教师牢牢抓住课文的重点与难点,旁征博引,让学生自己去理解,去体会,避免面面俱到,平均用力,也就是说,要“导”在点子上。“教法二”中,教师在学生感受了词句优美的基础上,再引导用“仿佛”一词去体会伟人惊人的想象力,最后通过画一画或写一写,进一步体会到了大柏地雨后景色的壮丽,也使学生在实践过程中自然发展多元智能。
学习方式的转变,教学理念的更新,是当前正在进行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核心内容。有句话说得好:只有学会的,没有教会的。真正让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引导有法,相信我们的课堂教学就可以做到“寓庄于谐,妙趣横生,教得轻松,学得愉快”。
教海浪花点点
http://www.eduol.com.cn/web-ia/bbs/dispbbs.asp?BoardID=28&ID=694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