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科”事件的真实解读
(2008-09-10 01:21:06)
标签:
万科降价杂谈 |
“万科”事件的真实解读
“万科被砸”成了近两天的热点词汇,反映了经济对人性的触及之后的微妙。
万科作为一家成熟的房地产企业,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见机行事”,确无不妥,至少在两个层面说明其明智和厉害:第一是敢为人先,俗话说,买的不如卖的精,他能涨价的时候说明他看到了未来,为了企业的更高赢利目标也为了股东的利益最大化,作为上市公司来说值得赞扬,他在降价的时候,说明他同样看清了未来,为了企业免遭更大损失,也为了股东先行逃命,更是无可厚非。
从万科的行为我们至少应该冷静地看到,他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了自己的地位,不信换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企业调整价格试试,肯定没有影响。
但为什么会引起这么大波澜,分析后不难发现:
一、中国消费者心理承受尚未成熟,古语早就说过“愿赌服输”,既然你买的房在没有预料到的前提下降价了,只要买卖合同中不存在瑕疵和欺骗,那你就只有认帐,这就象你买的房突然涨价之后没有哪家开发商有权利请你原价还房是一个道理,市场带来的涨价收益归你所有,开发商不能说“房子是我盖的,涨价收益部分应该归我”!
二、评论家兴风作浪,鲁迅说过,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便有了路。其实作为市场经济的自然现象,谁把自己家的商品涨价了,谁又把自己家的商品降价了,本来没什么好大惊小怪的,可是偏有一批专业评论家非要对此说点啥,媒体更是为了自己的利益大肆夸张地将此放大,就便有了无数百姓的部分过激反应,东西砸得不过分也罢,一旦砸过分了恐怕没那么容易过关,不然大家只要组团打砸不就能很容易控制商品的价格了吗?估计政府不会太爽,政府一发火,后果就很严重了!
三、同行各怀鬼胎,中国一直有句古话不太科学,那就是法不责众。对于现代经济环境来说,真理的表达往往不以人数的多寡为原则,可生活中偏偏就有人信这个理。万科调整自己的楼盘价格本身是属于法定权利范围内的事,跟任何一家同行是否持欢迎态度没有关系,可是同行中却偏偏有人故意站在不那么厚道的立场释放很多看起来专业的论调,将这件事进行推波助澜,但往往这样的不高明行为耽误的是自己的未来,你想降价大可直接降就是,不要拿别人说事,你不想降价也同样可以由自己的决策机制进行决策,同样不应该拿别人做借口。
总之,万科降价是一种极其明智的纯市场行为,不能逆势行商是每个商人都明白的道理,只要你是投机想谋取正常利润之外的暴利的,那么这次的洗牌风潮就得请你交上学费,老百姓也该有点真正实惠的热闹看了……
老百姓都希望万科此次带来的是另类“明星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