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代导演解读当代英雄精神
(2008-07-18 16:59:35)
标签:
英雄导演杂谈 |
第六代导演解读当代英雄精神
我的电影《小英雄雨来》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终于在山东滕州美丽的红菏湿地拍摄完毕,眼下已经进入了紧张的后期制作阶段。
由于《小英雄雨来》是一部经典作品改编而来,所以对于擅长艺术片的优秀导演杨超来说,其实是一次尝试。
记得刚开始我们在沟通创作的时候,他就告诉我,咱们要做的一定是一部好玩好看的电影,而且要有新意,绝对不会是一部一般意义上的符号化的所谓主旋律儿童电影。
说起这部电影的主旨,就不得不说说英雄主义精神,因为每一个时代都会有对于英雄精神的理解和体现。大家也知道《小英雄雨来》仅从片名就得告诉观众,这部电影是离不开英雄的,当然就更不能不表达对英雄精神的诠释。
英雄的定义有很多层面,但属于某一个时代的时候却一定会带着强烈的时代特征,而且一定是大众意识里真正英雄,这就是我们的电影导演杨超的理解。
说实话,仅仅从理论层面去剖析英雄精神并不难,但要用电影特有的影象语言去表达并要能够经得起观众的挑剔就不是一件那么容易的事了。
由于雨来本身是一个孩子,所以我们首先定位的英雄形象就是一个孩子的形象,要还原雨来作为一个孩子的本性,因此我们的影片中展现了很多他的调皮,他的淘气,还有他的恶作剧,而且最后在形成“敌我”阵营的时候,他的这些孩子气的智慧却又在很大程度上帮助他战胜了敌人取得了胜利。
为了电影的好看,我们不得不说到一个敏感的话题:我们在本片中对于“日本鬼子”的处理,做了一些新的解读,在我们的剧中,没有象曾经的很多片子一样,将日本鬼子“妖魔化”、“丑陋化”和“符号化”,而是将他们赋予了必要的人性。
他们本来也是有着自己的人生理想的年轻人,却因为一场战争而被迫改变了自己的人生轨迹,而且由于军人的特定使命而成为了侵略者。
这样,雨来跟日本鬼子的战斗其实就是孩子和大人之间的斗争了,因此有人在看完样片之后会觉得有点美国电影《小鬼当家》的意思。
在平常的小鬼大人战争中,彰显平常的英雄意识,这也许就是导演的高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