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社会杂谈杂谈 |
我在北京的辛酸和无奈
“北漂”这个词,相信很多人不陌生,但真有切肤之痛的恐怕没几个人。
我是92年6月13日来北京的,当时由于在原单位实在干得没劲,一怒之下就来了北京,记得来的时候口袋里只有两个月的工资(我每月78元),买完火车票就剩下没几个钱了,这就是我来北京时的全部家当,来了以后先找到原来的同学那里借住在人家单位的宿舍里(那时我有一个同学分到一个不错的单位,两个人一间宿舍,另一个人经常出差),可是后来没过多久就不得不搬家了,结果就搬到了北太平庄的“有色金属研究院”的一个地下室里,面积3平米的一个方形房间,每月100元的房租,由于是刚来没有收入,所以借了同学的钱先支付了房租。
我在北京挣的第一份钱是“抄信封”挣来的,那是在五道口的求知书屋,抵押了同学的身份证(我的身份证是外地的,人家不信!)领回来一捆信封1000个,抄了整一夜,手都快成残疾了,第二天拿筷子吃饭的时候根本就拿不了,即使这样,人家还是毫不客气地把一些抄得连我自己都不认识的信封给剔除了,结果结帐结回来47元!
就这样,拉开了我在北京漂泊的序幕。
最让我不能忘记的事是我在北京有两次丢失钱包的事,虽然钱不是很多,但身份证却丢了,有一次晚上下班在左安门桥上被警察临检,差点没被抓去筛沙子。
为了谋生,我在北京肯特电子有限公司推销过热得快,还给百龙矿泉壶推销过,还在中关村推销过四通2401打印机,推销过名片纸……
随着自己的努力,慢慢地有了吃饭睡觉的地方了,可是“外地人”的阴影又来了,我要在北京办一张银行卡,得有“暂住证”,我又开始奔波,我在95年想学车的时候就是因为户口问题,没有学成,总算后来在96年的时候可以用暂住证学了,我才有了自己的驾驶证。
还有一件令我倍感难堪的事是买手机,那是95年的夏天,为了工作方便,我准备去买手机,结果根本不卖给我,因为户口不是北京的,后来只好用了一个同学的,可是有一次手机丢了,但那个同学却已经去了外地,我连停机都办不了,欲哭无泪!
说到手机,我还想到了当时办住宅电话的事,我租了一个房子在赵公口,为了方便与外界联系,手机电话费很贵,而且也存在信号的问题,就想办一个座机电话,结果再次遇到户口的问题,只好好说歹说,请房东帮忙排了一个月的队才算装上了电话!
再后来,为了更好地发展自己,我准备开一家自己的公司,结果却不能当法人,找了一个远房亲戚的身份证,可是人家却总担心会怎么怎么样,一直拖了很久才办下来,可以说这个户口带给了很多噩梦般的回忆。
总算上天有眼,工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多年的奋斗,有了自己的公司,也有了自己的家,但户口的阴影却又一次跟我开了个玩笑,记得是在03年的时候,北京开始施行“绿卡”制度,因为条件比较符合,第一批我就被批准下来了,但好景不长,在06年的时候,因为三年需要年检了问题一下子来了,因为需要我的个人社会三险档案,可是我原来离开单位的时候还没有这些名堂,再说我的户口也从原来的单位辽宁迁回了江苏老家,打听了一下之后,说就得说一天,我头一下子就大了,到现在也没办!真是郁闷到家,被绿卡玩了一把。
说实话,北京确实给了我机会,使我得到了成长,得到了生活的阅历,更得到了很多人生的宝贵经验,这是我热爱北京的理由,可是上述辛酸和无奈却真的让我不知道怎么说出:北京我爱你。因为我经常还想说,北京我恨你!
一晃,我已经从一个20多岁的小伙子变成了一个40多岁的中年人,回想起在北京的日日夜夜,真的有很多话想说,但最想说的还是告诉那些同样没有户口的朋友,要相信自己,只要努力先解决生存和发展问题,户口问题我想早晚会有政策给我们光明的,我经常用雪莱的一句话鼓励自己: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加油,兄弟姐妹们,前途和命运就在自己的手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