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文化娱乐 |
中国电影的后票房时代会到来吗?
`刚参加了一个小范围的电影导演沙龙,大家寒暄之后很快就进入了正题,首先是看了两个到场的优秀导演拍摄的短片,简单流畅的叙事和气势滂沱的画面很快使现场的气氛热烈了起来,因为我们所在的场地是北京著名的“第二艺术区”,所以那个房子的结构真的比在电影院里要有感觉。
由于到场的大部分是电影导演,而且贴着“第六代”标签的就有好几位,还有几位是刚从法国回来的那啥“龟”,所以气氛好不热闹,大家在议论完艺术之后很快进入了“正式专业”话题,开始说到了国内电影的出路和现有国内电影的票房制度对中国电影发展的制约。
俗话说“存在的就是合理的”,但我想告诉大家的是“暂时不存在的,未必就是不合理的”。对于很多年轻的优秀导演来说,最悲哀的是“报国无门”,听着有点可笑,甚至觉得悲壮。
对于这种想法,虽然有着某些“功利”的个人色彩,但却也不乏真知灼见。
由于宏观的电影管理模式中存在的弊端,现在的电影市场是一个畸形的市场,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就是票价太高,限制和排除了很大一部分真正的电影观众,同时也影响了一批未来观众团队的成长,相对于周边的韩国、日本以及地球那边的美国,人口我们是最多的,文化我们是最悠久的,电影史我们也是最长的之一,可是我们的总票房却是最少的,人均之后就几乎没有可比性了,这其中尽管有很多的很复杂的原因,但票价的问题却是最突出的问题,曾经有影院经理也评论过此事,大家一致觉得按照现在的行情,均价20元是最合适的票价,最少观影人数会增加两倍,那即使按照现在的电影上映总量来说的话,其票房总值也一定会比现在高出不少,会有很多BT一族成为电影院的真正观众;
第二个问题就是所谓“艺术院线”的问题,因为现在我国的国产电影的类型化不是很发达,大部分人会简单把电影分成商业电影和艺术电影(或叫文艺电影),可是凡是“艺术”点的电影却找不到上映的空间,只能被迫去国外参加各种名目的电影节,以期取得某种认可,然后寄希望于在所谓的国际市场取得投资的回报。
说到这里,肯定有很多人要开始抨击艺术电影,我承认,虽然挂着“艺术”标签的电影不一定全是好看的电影,但咱们不能排除,确实有很多被残酷地打上“艺术烙印”的电影是真的好电影, 是值得大家在电影院认真观看的电影!
说到最后,大家开始了梦想般的展望:在未来不超过三年的时间内,国产电影将一定会出现“低票价院线”和“艺术院线”两大盛景,这就是我们大家命名的“电影后票房”时代。
到那个时候,我们的电影不再是带着“贵族”色彩的游戏,是大众可以参与的游戏,我们的真艺术电影也不再需要去迎合“国际友人”的首肯,会有更多的同胞兄弟会来支持真的艺术电影,我们的影院也不再需要靠高票价赢得商业回报,只要认真做好观影服务就好。
我们期待的是这个“后电影票房”时代一定会来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