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语文生活
(2018-02-27 21:48:54)
标签:
教育 |
分类: 2017年市级规划小课题 |
我的语文生活
教学目标:
1.感受招牌的语言魅力,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2.把语文和实际生活相联系,培养学生驾驭与运用语言的能力。
3.丰富、拓展学生的语文知识,了解对联的特点,并尝试对简单的对联。
教学重点:
1.生活处处有语文,留心生活,运用语文。
2.培养搜集、组织材料,用生动的语言进行表达的能力。
教学难点
1.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提高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
2.体会汉字的奥妙、魅力和优秀传统文化的意蕴。
课时数:3课时
第一课时
主要内容:搜集资料
一、主要活动:
1.六个人一个小组,由组长负责布置任务、制订计划。如何获得资料,寻找最亮招牌、对联,关注广告语。
2.培养学生与人相处、与人共事、与人合作的习惯,把搜集的招牌、广告语、对联进行分类。
3.小组分类整理,形成一个汇总表,小组分工,做好记录,注意错别字和语病,可以尝试按照招牌、广告、对联涉及的不同行业、领域的不同意义等进行分类整理,可以办一期有关“我的语文生活”的手抄报。
二、教师辅导:怎样获取各类资料?
1.关于招牌:首先,上街搜集招牌。要求学生上街抄招牌,或用数码相机拍下招牌,每人至少收集5个招牌。其次,遇到你觉得有意思,但又琢磨不透的招牌,可以走进店里问问店主。最后,遇到一些有典故的招牌,还可以上网查阅相关的资料。
2.关于广告:从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网络、路牌、电子屏幕等地方去获取。
3.关于对联:居民住宅正门的门联,名胜古迹、身边景区的对联,寿联、趣联以及古诗文中的对偶句中获取。
三、准备时间:一周
第二课时
主要内容:学生展示搜集招牌内容,分组与全班展示结合;体会招牌特点。
一、导入新课:同学们,其实每一天,我们都在学习语文。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能对此有更深的体悟,生活处处皆语文。
二、学生展示:
(一)解读名字,走近招牌文化
1.师:同学们,走上街头,我们都可以看到形形色色的招牌。招牌跟人名一样,也凝聚了店主的智慧!教师出示一个招牌,让学生分析蕴含的含义。
2.师:我们对“我的语文生活”已经准备一周了,大家准备好了吗?(要求小组把整理好的素材拿出来展示)
〔明确〕从哪些方面来品味招牌文化?可以从招牌的语言魅力、美学价值、灯光文化、营造的商业氛围等方面品味招牌文化,但要明确这次活动的重点是品味招牌的语言艺术。
(二)交流收获,解读招牌文化
1.以学生搜集的招牌作载体,展示学生对招牌的诠释。(每个组派一名代表上台交流展示,首先指出招牌中的错别字现象,组员可以补充)
2.师:大家对搜集的招牌品味得真好,老师知道每个小组对招牌都进行了分类整理,下面我们分组交流,看看招牌取名有些什么规律。 (学生将搜集的招牌有的依葫芦画瓢制成展板,有的用数码相机拍下制成PPT,有的将店家取名的缘由制成录音带……先小组讨论,然后全班交流) 妙用典故:
巧用成语 正话反说: 地名人名
名人效应:
俗语妙用:
影视歌曲: 自我夸耀:“偷梁换柱:
明确:招牌的命名,不管运用过哪种方式,目的只有一个:吸引大家眼球,招揽四方宾客。当然,也不是大街上的每一块招牌都给人以美感,同学们在品味招牌的同时,有没有发现有些招牌也需要改进?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然后全班总结出了以下招牌需要改进)
平淡无味:“夜稀饭”“黄毛烧烤”“綦城理发店”……
俗气:“财富大厦”“大富豪”迪吧、“辣得翻”火锅……
书写错误:常见的牌匾广告中的错别字问题主要分为下面几类:第一,繁体字和简体字混杂使用。牌匾广告的不规范用字中,许多都是繁体字、简化字混写。有些商铺在使用繁体字时,也会写出错字、别字,如混淆“發”和“髮”,把化妆的“妝”写成“粧”等。第二,使用别字和第二批汉语简化字(简称“二简字”)。“二简字”已经被国家明令禁止,但使用“二简字”的问题在一些私人摊点和商品标签上仍比较普遍,如“副食”写成“付食”、“大饼”写成“大并”、“盒饭”写成“合饭”等。第三,外文使用不规范。(最常见的一种)
中外文字混杂似乎成为门头店招牌的一种时尚,如“魅平淡の族”、“一飞の那里”等。
(三)回归生活,延伸招牌文化
设计一:1.若干年后,你长大了。假如你成了一名创业者,你准备开一家什么样的店铺?(出示:饭店、旅馆、服装店、文具店、理发店……)请你为自己的店铺设计一块有创意的招牌吧!
2.通过招牌“拍卖”活动,让学生展示、解读自己创编的招牌:
设计二:留意大街上的招牌,看看哪些店铺的招牌还不抢眼,请你为它重新设计一个新颖独特的名字。
(三)明白广告语的要求:
1.语言简明精练。
2.内容关注主题。
3.形式新颖别致。
4.给人深刻印象。
5.易读易记。
做到以上要求,才能使人一见心为之动,再见情为之夺,三见志为之移,四见产生购买欲望。
(四)体会广告语的写作技巧 (出示一组广告语,了解其包含的背景信息)
1.天天保龄参,越来越精神。(效用命名法)
2.好空调,格力造。(产地命名法)
3.我的眼中只有你,娃哈哈纯净水。(歌名点化法)
4.更多选择,更多欢笑,就在麦当劳。(好兆命名法)
5.胃(喂),你好吗?(谐音命名法)
6.车到山前必有路,有路必有丰田车。(俗语点化法)
7.治中风,华佗再造显神功。(人物命名法)
在此基础上,探究写广告语应注意的问题:重点突出,简明易懂,有趣,动人,有号召力。
问题:有没有你认为拟得不好的广告语?(同学们交流自己欣赏的广告语,说出其精彩之处。)
【例1】钻石恒久远,一颗永流传。(戴比尔斯钻石广告语)
【赏析】这句广告语,不仅道出了钻石的真正价值,而且也从另一个层面把爱情的价值提升到足够的高度,使人们很容易把钻石与爱情联系起来,这的确是最美妙的感觉。
三、作业:学写广告语
1.给校门外“阳光书屋”拟一条广告语。
2.给家乡特产拟写广告语。
第三课时
主要内容:学习对联
一、导入新课: 古往今来,许许多多文人墨客、才子佳人以对对子来展现自己的才华,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遗产和丰富的轶闻趣事。今天,我们走进对联体会其奥妙。
二、对联特点展示。 (学生说,教师补充并板书)
1.要字数相等,断句一致。
2.要平仄相合,音调和谐。
3.要词性相对,位置相同。
4.要内容相关,上下衔接。
三、怎样辨别对联的平仄字?
1.平声哀而安,上声厉而举,去声清而远,入声直而促。
2.歌诀:平声平道莫低昂,上声高呼猛烈强,去声分明哀远道,入声短促急收藏。
3.掌握要点:平声声有尾音,上入声无尾音;平声和平,尾音长,去声哀远,尾音短;上入二声虽无尾音;但上声响亮,入声急促沉实。
四、小组间按照不同的类别交流搜集的对联。
五、练习写对联。
欣赏了这么多有趣的故事,大家想不想也来写写对联?那就让我们一起来试试。
1.老师这儿有几副上联,请大家对对下联。
蚕吐丝——蜂酿蜜 辞旧岁——迎新年 识时务——顾大局
画饼充饥——望梅止渴 行千里路——读万卷书
福如东海阔——寿比南山高
2.个人或小组出对,同学应对。
3.我这里还有几副不完整的对联,请大家帮忙对一对。
(1)填写缺字联:
活到老,学到老,老不服老。
画亦精,字亦精,(精)(益)(求)(精)。
(2)东晋书法家王羲之书法盖世,为世人所景仰,他写的对联刚一贴出,即被人趁夜揭走。这天已是除夕,第二天就是大年初一,眼看左邻右舍家家户户门前都挂上了春联,唯独自己家门前空空落落,急得王夫人直催丈夫想个办法。
王羲之想了又想,微微一笑,又提笔写了一副,写完后,让家人先将对联剪去一截,把上半截先张贴在门前:福无双至 祸不单行
夜间果然又有人前去偷揭。可在月光下一看,见这副对联写得太不吉利,尽管王羲之是书法家,可也不能将这副充满凶险预言的对联取走张挂啊。来人只好溜走了。
初一早晨天刚亮,王羲之即亲自出门将昨日剪下的下半截分别贴好,此时已有不少围观人,大家一看,对联变成:福无双至(今朝至) 祸不单行(昨夜行),众人一看,齐声喝彩,拍掌称妙。
六、欣赏对联。
1.对联有着广泛的用途,你在哪些地方,哪些场合看到过对联呢?
2.从一个个有趣的故事,从一副副精妙的对联,我们不难发现:对联确实是中华文化的奇葩,它能表达种种复杂深刻的思想感情,它能把名胜古迹装点得更加奇丽高雅,它能增强喜庆气氛,给人一种喜气洋洋之感,具有很高的欣赏价值和艺术价值。
让我们再来欣赏几副对联:
对联赏析(见课本)
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一副对联,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