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语言活动《爷爷一定有办法》活动评析
(2011-10-25 17:45:40)
标签:
观摩反思评析杂谈 |
分类: 教育心得 |
《爷爷一定有办法》写的是一个充满智慧、爱孙子的老爷爷,他用巧思把孙子心爱的破毯子变成外套、背心、领带、手帕、钮扣。通过爷爷为孙子不断改衣服的寻常小事,折射出看似平淡的家庭生活中的脉脉温情。故事书图画细腻地描绘出充满浓厚人情味的小镇和约瑟的家庭,不管是人们丰富的表情、家具、物品,都非常的生动、传神。画面下方的老鼠家庭更带来额外的阅读乐趣。使孩子在一遍遍的阅读中不断会有新的发现,更使孩子们在一次次惊奇的发现中体会家的温暖。正基于老师选择了这样一个极富教育价值又能拓展幼儿语言经验的作品,并通过自己巧妙的设计,以一种崭新的视角促使幼儿在整个语言活动中在期待与猜想中逐步展开情节,构建了一个有效而又丰富的教学现场。
一、巧妙的设计挖掘作品的价值
就如上述对作品的分析,此绘本在画面内容设置的巧妙之处在于作者将整个画面进行合理的分割,向读者展现了约瑟一家和小老鼠一家的两个故事,约瑟爷爷在把一条破毯子为孙子不停的变变变,而老鼠妈妈也在用爷爷剪下来的碎布变成了很多家居用品。这样一个独特的画面给予幼儿丰富的视觉享受,也给予了幼儿一定的想象空间。教师在整个活动的设计过程中有效地挖掘了这个作品的价值进行了合理的设计。在约瑟一家情境的展现中教师借助多媒体课件运用引领阅读的方式,而对于老鼠一家画面的关注中,教师以“纽扣掉到哪里去了”这个问题为线索,开启了幼儿想象和观察的空间,并让幼儿自主阅读图书的过程中来建构这一认知经验。教师这样详略得当的设计激发孩子持续进行文学学习的冲动,从而让幼儿有一直保持对文学活动的热情。
二、探索式学习方式支持语言教学
整个活动以故事为主线,借助剪纸这条副线让幼儿在不断地观察、操作中理解作品,两条线索合理的交叉凸显了整个活动自然、融合,相辅相成,有效地进行整合。在分段欣赏理解中,教师在此策略的运用中也针对幼儿的认知需求尝试不同的应用方式,如自主操作剪外套、背心;观察教师变领带。不同的学习方式让幼儿在探索中进行学习。
三、有效的提问设计提升语言经验
在本次语言活动的问题情境的设计中,教师预设了一系列开放的提问,比如衣服(背心。。。)可以变什么?这是一位怎样的爷爷?纽扣掉了去哪里了?等等,引发幼儿思考的同时,也激发了他们看看讲讲的愿望,最终在主动参与学习的过程中理解了故事情节。
四、多元化的教学策略辅助语言活动
在教学目标和重、难点问题中,合理选择和灵活应用各种行之有效的方式方法去完成目标和突破重、难点尤为重要。本次活动中教师将活动的语言目标定位在关注线索发展,理解故事所表现的主题上。并借助通“分段学习——剪纸辅助——图式提炼”的方式进行突破与解决。多媒体课件的应用中教师也根据实际教学需求进行了合理的制作,在整个教学活动中起到了一个上下贯通的作用。“保证时间化难”、“直观教学化难”等策略引导孩子进行必要的语言讲述和作品理解。
建议与重构:
一、教学现场回应策略的把握
众观整个活动,教师预设的一系列的提问是具有一定开放性,但面对不同幼儿的回答教师在回应策略的运用上还需一定的教育机智,比如在“你觉得这是一位怎样的爷爷“的提问中,幼儿的回答有“聪明”、“动脑筋”、“从小都喜欢做衣服”等等,作为教师就可以有针对性的进行提炼和提升幼儿的语言表述内容,以此在做到点题的同时来丰富幼儿的语言经验。
二、幼儿语言运用的频率掌控
作为一次语言教学活动,教师在语言氛围的创设、幼儿语言经验的提升与运用上都是比较的关键点。因此这就需要教师要给予幼儿充分表达、表述的机会来训练幼儿的语言能力。本次作品中有一段重复的段落(小男孩回答妈妈的话以及爷爷的动作描述性语言)是符合大班幼儿的语言能力发展水平的,是值得让幼儿进行学习讲述的。因此教师可以通过示范——引领——放手的过程,慢慢地退位,以“留白”的方法,让幼儿在参与——主导的过程中来学习建构语言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