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小班语言《小老鼠的魔棒》评课

(2010-06-21 09:58:06)
标签:

评课徒弟

杂谈

分类: 教育心得

一. 适宜的选材、有效的挖掘

    本次教师选择的教学内容是以一根神奇的魔棒引发故事,通过小老鼠运用魔棒来帮助小动物的故事情节,在诠释语言活动本身特质的基础上,又融入了关爱助人的社会性情感,对有较强的自我中心,缺乏帮助别人的体验的小班孩子而言是一次巧妙的教育内容,能充分体现教学内容多元性、整合性的特点。

教师在对作品的处理上进行了尝试:引导幼儿观察画面进行表述、学习重点语句提升语汇经验、利用故事表演来迁移、运用语言,以上语言元素的交织学习,提升了幼儿的语言经验,同时挖掘了作品的最大价值。

二. 体现自主,力求开放

    教师在活动中重视幼儿的自主性,能让幼儿通过自己的观察、发现,充分地表达和表现,在活动过程中注重激发幼儿主动参与活动的热情。从角色立场出发,体验、感受角色当时的情感,整个活动充满了童趣。

教师温和亲切的教态、平等宽松的氛围、鼓励与认同的正面回应等支持策略给与孩子安全、受信任的学习环境,让孩子充分感受到老师的接纳与平易近人。在这样一个心理环境的创设下,幼儿自然地投入到活动中来。同时本次教学活动教师设计的多样性、开放性的提问,比如:活动一开始教师提问:小棒看上去怎么样?小苗苗看上去怎么样?小老鼠会怎样帮助小兔等等,在帮助幼儿了解、理解整个故事内容的同时,又激发了幼儿回答问题的兴趣和热情,推动了幼儿思维的迁移,加强和推动幼儿多边活动的过程中进一步促使教育活动内容的层层深入和不断生成。比如:引导幼儿通过讨论,理解小老鼠帮助小狗、小鸭的画面得小环节中教师设计的一连串的提问如:发生了什么事?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这样启发式、开放式的问题情境的设置,初步培养幼儿观察画面能力的同时,提高讲述、语言表达水平的提高。

三、借助媒体,有效突破

    本次文学作品中“变大”、“变小”这两个动感十足的词是比较抽象的,具有一定的阶段性和时间性的,利用多媒体来化静为动,使幼儿直观的观察到了“变大”和“变小”的过程,用借助肢体动作又进一步体验与感受,更加深了经验,理解了内涵。多媒体技术的运用使内容显示有声有色、形象逼真,开拓了幼儿思路,丰富了想象,引发了幼儿语言表达的动机,收效显著。

同时,小班幼儿仍处于直觉行动思维阶段,他们的认识活动基本上是在行动中进行的,因此本次活动教师在幼儿学习方式的设计上能依据幼儿的这个发展特点,鼓励他们在讲述时配合动作,促进和加深了幼儿对故事的理解,增强了幼儿参与讲述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建议:

1、教师用自己情绪来感染幼儿,正确诠释作品的风格。本次活动目标中有幽默的情绪,所以教师势必要创设这样的氛围,只有当孩子们快乐的参与到你的每次肢体表现和故事表演的时候,你的这个情绪渲染才是成功的,对整个故事的情绪基调的把握才是准确的。

2、教师教学中声调的处理上还需思考。本次活动教师试图运用生动的语言来激发幼儿感受文学作品的兴趣,但在方法的选择和处理上声调太高,起伏太大,反而破坏了整个教学活动的的氛围。

3、回应策略的把握上还需进一步的提升。面对孩子的不用应答内容,教师应紧紧围绕目标,对答案采取不用的回应措施,而不是简单的重复。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