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http://blog.sina.com.cn/u/1316171141
首页
博文目录
关于我
个人资料
微博
加好友
发纸条
写留言
加关注
博客等级:
博客积分:
博客访问:
关注人气:
获赠金笔:
0支
赠出金笔:
0支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大
中
小
溯溪和溪降技巧及注意事项
(2008-06-15 10:48:41)
标签:
杂谈
溯溪,是由峡谷溪流的下游向上走,克服地形上的各处障碍,穷水之源而登山之巅的一项探险活动。它集合了登山、露营、攀岩、野外求生等综合技能,有一定的危险性。因此要想体验出溯溪的独特快乐,良好的后备保障是必不可缺的。这原是欧洲阿尔卑斯的一种登山方式,现在已经演变为一种相对独立的户外运动。在亚洲地区开展最为普遍的是日本、台湾。
溯溪技术除了基本的登山技能,溯溪还要求掌握攀登瀑布等技术,因此单从技术而言,溯溪比登山更为复杂,要求更高。溯溪的技术大致可分为:溯溪图的判读,登山技术,具有溯溪特点的技术,即岩石堆穿越、横移、涉水泳渡、瀑布攀登和爬行高绕等。
溪降,是一种刚刚兴起的户外休闲活动,在阿尔卑斯地区特别盛行,英语叫做“Canyoning”,意思是进入峡谷溪流中去体验大自然,锻炼胆识,磨炼意志,迎接挑战,享受刺激。
与溯溪运动方向相反,溪降是由上游向下游,由瀑布主体缘绳下降,或顺水滑降。溪降更重于娱乐性,是适合于普遍开展的大众户外休闲运动。
无论溯溪或溪降都是为夏日“量体裁衣”的一种玩法,在溯溪过程中,溯行者须借助一定的装备、具备一定的技术,去克服诸如急流险滩,深潭飞瀑等许多艰难险阻,充满了挑战性。也正是由于地形复杂,不同地形须以不同的装备和方式行进,因则使得这项活动富于变化而魅力无穷。
溯溪和溪降活动都需要同伴之间的密切配合,整个过程一会儿从左岸涉水到右岸,一会儿又从右岸抄到左岸,有时候又沿着河心滩走,有时候从激流中强行涉水通过,或者干脆跳到潭中游泳。遇到激流或瀑布时,是特别体现团队精神的时候。必须有人站出来充当开路先锋,先行涉水强渡或者攀缘岩壁。其他人给予支持保护。
溯溪的技巧提高是通过不断的积累经验、提高自我判断能力和回避危险的能力而完善的过程。下面就熟悉的技巧简略介绍一二:
一、涉水:
长程溯溪必须避免热量流失、损耗体力,宜尽力避开水的冲激,短程或训练自当别论。
1、避免涉水:
a.虽穿溯溪鞋,但是踩石时,须踩其上端或粗糙处。峡谷溪流中多滚石岩块。且湿滑难行,行走时应看准、踏稳,避免因踏上无根岩块跌交或被急流冲倒。
b.跳越——利用瞬间暴发力与溪床上石块来达成对岸目标,可以单跳亦可利用石块当成石桥连续地跳到对岸。
c.横移——横移岩壁到前方岸上。
在岩壁瀑布下深潭阻路,可尝试由两侧岩壁的岩根横移前进。岩石多湿滑支点不易掌握,横移时须特别谨慎,有时支点隐藏于水下,此时以脚探测摸索移动,若特别困难,干脆涉水或泳渡更简单。
d.高绕-爬高绕行避开水深、水急之处。
2、渡点与方向的选择:
渡点:水流较慢、溪水较浅、河谷较窄的地方。水流静止之处较深,白波处较浅,但水流较急宜依当时之状况判定渡点。
方向:依顺溪或横越。
3、水中步行法:涉水时不可抬高脚步,否则重心不稳,应以脚擦地而行,重心平放双脚底,专心行走不要东张西望。
4、使用拐杖或树枝:拐杖宜插在上流方向与双脚形成三个支点,慢慢前进。
5、结队前进:两个人或两人以上形成集团,增进重量与重心,以集体前进可强渡急流。
6、使用绳索:脚力强健或经验丰富或高个者,携带绳索先渡对岸拉紧(固定)绳索于两岸间,后续者再以绳环及钩环扣住,依序通行。切记不可完全依赖绳子,应力求自我前进,对先头者须用一条或两条补助绳加以确保其安全。
7、抛掷锚锤:为求在对岸建立另一支点,可将锚锤抛掷至对岸石块区,利用锚锤之鹤尖钩住裂隙,锤柄上接一补助绳,先头者利用该补助绳及另一确保绳徒涉或泳渡至对岸。
8、游泳:水深达及胸部,身体会浮起而失重心,易被冲走,此时先头者可带绳索游至对岸将绳索架设固定后,后续者才沿绳游至对岸。
二、爬高绕行(简称高绕):
当遇到困难地形;如瀑布、深长潭、瀑潭、大岩场……等,在时间及技术上不易突破之处,只有避开这些地形绕向高处迂回越过,下列几项须注意:
1、高绕的原则:以不离开溯谷,尽量沿溪或可见溪谷的范围前进,越过困难处后观看前方状况,允许下尽速下返溪谷。
2、高绕点有时在困难处附近很快即可寻获,通常须退回峡谷、岩壁区外,利用地图得知溪流去向、岩壁状况、灌木生长状况,并观测前方溪谷状况,再利用支棱尾或岩沟小溪流作为高绕点。有时也可能在陡直的山壁上拉树枝往上攀爬,但要非常小心,并利用绳环来作补助。
3、在上部平缓区或崖壁间经常有猎径也有兽径,可资利用,有时要分辨非常困难,且应避免遭猎人的陷阱而受傷。
4、当地图判知前方有分流,在高绕时宜选择欲前往之支流方向,以避免路程的错误。
5、高绕后的尾程选择路径下降,经常须悬垂下降,下降的方法宜多训练。
三、攀登瀑布和悬垂下降(瀑降):
1、攀登瀑布是溯溪过程中最刺激,也是难度最大的技术。攀登前必须事先观察好路线,熟记支点,要充分考虑好进退两难时的解决办法。瀑布主体水流湍急,但苔藓少,有时反而容易攀登。瀑布攀登虽然刺激,但难度大,经验和技术要求高,不具备娴熟技术经验或初学者不要轻易作这种尝试。
2、悬垂下降时身体成半坐姿势,膝盖微弯轻松缓和移动,双脚分开并与岩面成约垂直,头向制动手略转
45
度角,观察下降路径中之灌木丛、岩石等障碍或敲落之石块。制动手控制下降速度,导向手沿绳滑动帮助平衡的保持。切记大幅度摆动跳跃再突然制动,这样会使固定点的负荷突增三倍甚至于绳索断裂,可加挂普鲁士绳环作确保。
3、落差大的峭壁可能须使用多次垂降,先头者下降时应携带足够之装备及绳环以备安置下一段的下降固定点或撤退。在长距离且路径不明的下降,确保措施是绝对必要的。
4、下降确保使用之普鲁士绳环,应打挂在胸部上,以避免意外卡住。
5、下降中发现无良好中继点而无法再下时,且需要上攀时,使用两条长绳环作普鲁士攀登,或用JUMAR等上升器。
6、下降完毕的人应离开下降路径,以防落石击中。
7、瀑降,即顺溪流瀑布下降,此时需注意尽量避开瀑布的主流,避不得已时需带头盔,注意在大流量的水流里,下降人会呛水或感到窒息。
7、溯溪大多利用树木作为下降固定点,有时也会以溪流中的稳固大石作为下降固定点,一般采双绳下降,易回收,如绳子长度不够以连结来使用。当殿后者下降时,应检查绳索有否纠缠,并排除任何障碍物,先行拉试能否移动。需注意连结头在固定点之向,以便降下后顺利撤收。
8、观测下降点之溪谷地形,避免深潭或瀑布的上方。
9、抛绳前先将绳索的两股各自卷成绳盘,成为两绳盘再各自抛下岩壁。抛时依下述方法;首先抛下第一个绳盘的一半绳子
(
靠近固定点的那一半
)
,再抛剩余部份。
四、地图判读与溯行图之绘制:(溪谷的定位很重要)
最好有一张溯溪图。溯溪图是根据峡谷溪流的地形特点而绘制出的简单明了的溯行路线图,是溯行前必须准备的物品之一。图上一般要标明主要的地形特点,如岩石堆、瀑布、深潭等特征地形,地物标志溪流的汇流和分流点等。有经验的溯溪者能根据该图清楚地了解到溯行地区的各种地形特征,从而有目的地进行各项准备工作。如果没有溯溪图,最好有当地的向导指引比较好。
1、溯溪一般常用1/25000比例尺等高线图,取其清楚度及做好防水易携带。
2、溪谷中由于两岸高耸、森林密布、视线不良、蜿蜒曲折,判定位置不易。
3、常用来定位的要素

支流或分流点。

溪流之弯曲度或特殊地形(现地对照法)。

切入溪谷之支棱的尾棱。

开阔地时可利用后方交会法作定位(须有已知山头)。

参考前人之溯行图对照。

指北针的配合应用(应离地面一公尺)。

队员间相互研讨。
与溯溪运动方向相反,溪降是由上游向下游,由瀑布主体缘绳下降,或顺水滑降。溪降更重于娱乐性,是适合于普遍开展的大众户外休闲运动。
当遇到困难地形;如瀑布、深长潭、瀑潭、大岩场……等,在时间及技术上不易突破之处,只有避开这些地形绕向高处迂回越过,下列几项须注意: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