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第一次月考试题及考试情况分析
(2008-10-31 11:06:25)
标签:
杂谈 |
巴南区2008 —2009学年度上期高一月考(第一次)
语文试题及考试情况分析
一、试题分析
1.命题意图
本着衔接初高中语文学习的目的,尽可能让高一新生避免对语文学习造成太大心理落差,以致丧失高中语文学习兴趣。力图让高中起始年级教学回归教材,同时让高一新生对高中语文学习有一个初步的认识了解。强调诵读意识,初步认识高中考试尤其是高考考点及题型。从而过渡到适应高中阶段的语文学习。
根据教科所教研员郭老师的要求,本次命题遵循以下几条原则:
①基本体现重庆市语文高考要求。试题原则上覆盖高考考点,体现基本题型。
②试题难易度适中,保证全区及格率达75%以上。
③试题为高中第一次摸底考试,体现水平考查不重区分数。
④注意初高中学生知识的衔接过渡。
3.命题思路及试卷结构
根据以上命题意图和原则,本试卷思路及结构如下:
①全卷完成时间为120分钟(比高中正常考查减少30分钟)
②全卷共七个大题,20个小题(比高考缩减2个小题)
③全卷满分150分。
选择题分值每个4分(高考3分一个。为避免选择题失分过多而影响完成及格率75%的目标,选择题难度系数下降)共10道选择题。与高考题型一致。第1和第2小题来自教材。3小题和4小题基于会考难度。5、6、7小题选取学生常见事物(蛛网)材料,避免陌生感带来畏难情绪。
文言文阅读为适应学生知识层面和心理接受能力,阅读材料直接使用教材课文原文段。文言文翻译由10分降为8分。
诗歌鉴赏衔接初中学习内容。选择《沁园春·雪》。名句来自教材背诵篇目。文学常识略有拓展,但属教材基本解析层面,属学生应掌握内容。
第五大题现代文阅读由22分降为20分。将17小题的问题改为前几年的选择题题型,是为了减少学生的文字书写,节约考试时间。
第六大题由高考16分4个小题减为10分2个小题,并将19小题写建议由三条改为两条。均是出于考试时间缩短30分钟的考虑。
第七大题写作60分。本有一段说明材料,鉴于印刷篇幅压缩了。学生刚升入高中,在适应高中学习生活中有颇多感受。本着“我手写我心”的原则,让学生写出真情实感的文章来,所以话题定为“起点”。字数要求800字以上,目的是让学生适应高中写作要求。
本试卷由大江中学侯志平老师执笔。命题思路由我校高一年级组全体老师共同确定。我校教科处吕恒祥副主任把关,最后由教科所郭老师审定。由于本人水平不高,对学生情况不够了解,有点“盲人骑瞎马,闭门造车”的味道,时间也匆忙,疏漏之处颇多,还请各位老师大力批评指正。谢谢。
二、试卷分析
一卷得分率73%,四大题得分率61%,五大题得分率40%,六大题得分率80%,七大题得分率73%,总分平均分101.8分
一卷问题主要是字词和文言现象的落实不够。
四大题翻译题问题表现在关键词没有落实;文言句式掌握不熟悉,如“无礼于晋”;通假字“知”没掌握;翻译以意译为主,直译为辅;古诗鉴赏不善于归纳主题;默写易错字“侯”“劲”“粪”“寥廓”。
五大题问题在于审题不明,要求简析,但只简不析;答题点不完整;文章结构意识不强。
六大题问题在于学生能找出最大数字和最小数字,但不习惯做分析;没有理解命题意图,如表二理解为“学生喜欢看小说”;写建议内容合理但不具体,如只写一句“应加强环保意识”
作文主要问题在于思维单一;字数不足;材料东拉西扯,无议论体系;使用材料张冠李戴。
三、教学建议和试题改进建议
1. 此次月考模式的目的是初中向高中过渡,半期应让学生适应高中试卷,文言文注意课外文段迁移。
2. 抓课文背诵和字词的落实,通过听写、默写的方式加强,错误较多的学生通过辅导强化。
3. 每一单元教学结束后,都要出相关体裁的小作文让学生练笔,促进学生巩固本单元的学习成果并提高对问题的掌握能力。
4. 每一单元或每一课的教学结束后,可以找一、两篇体裁相似的文章给学生学习,既促进学生运用所学方法分析文章,又促进学生学会欣赏文章,提高阅读能力,培养阅读兴趣,积累写作素材。
试题改进建议:
四、具体活动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