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揭秘】古人怎么吃火锅?看完涨姿势!

标签:
美食火锅古人吃火锅古代火锅火锅历史 |
分类: 美食 |
火锅是最极致的团圆
“能在一起吃火锅,一定是一个世界的。”
天越来越冷了,外面寒风呼啸天寒地冻,这个季节最容易诱发人的火锅情节。
约上三五好友
围坐在香气四溢的火锅旁
锅内滚着红白相间的羊肉卷
厚实圆滚的牛肉丸
……
这画面简直不能更美!
https://mpt.135editor.com/mmbiz_gif/IUaFEowW9IKbEiaUIEAjnHFhzibcXe6IlbZqricXPk6ay83JcyL6C63eByEzModkvclDCVPQtnI5ErJxib3pCwYE1A/0?wx_fmt=gif其实在古代
火锅也是“备受追捧”
清朝的严融的诗里面写道:『围炉聚炊欢呼处,百味消融小釜中。』,对围炉吃火锅的情景描摹地极情尽致。
阿娘也不禁对古人佩服之至,对火锅的开创者极尽溢美之词。
爽快之余,不仅要发出一声感叹,是谁发明了火锅?
俗话说,吃水不忘挖井人。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对火锅史追根溯源一下。
青铜鼎——最早的火锅
如果追溯火锅的源头,当从商周时期的青铜鼎说起。
鼎与锅的不同之处在于,鼎有三足,不需要另置灶台,可直接置于地面,做饭时将木柴放在腹下燃烧就行。
不少鼎出土后发现,腹下有烟熏火燎的痕迹,就是这种原因,而这正是火锅的加热特征。
(鼎)
其中必须要说的就是西周的有盘鼎,此鼎圆形浅腹,二直耳,三夔形扁足,足中部有隔盘。这个盘可以用来放炭火,有点像现在的暖锅。
从这件青铜器的容量来看来,盛满菜也只够一人食用,就像现在流行的“小火锅”。
(有盘鼎)
分格鼎——鸳鸯锅始祖
汉魏时期,人们吃火锅已是很普遍了。那时人们还吃起了可以放不同料汤、烧煮不同口味的火锅——分格鼎。
(汉代分格鼎)
分格鼎,顾名思义,就是用格子将鼎分成不同的烧煮空间,避免不同味道的料汤串味,这样方便有酸、辣、麻、咸等不同饮食习惯的食客能够开开心心的同坐一桌。分格鼎和现今的“鸳鸯锅”,可说是有异曲同工之妙。
唐宋时期吃涮锅
现在北方人吃火锅,大多数吃的涮锅。而
涮锅这种形式呢,可以追溯到唐宋时期。这个时期,火锅已经很平民化了,平常老百姓家里也吃的起。
(唐三彩火锅)
在宋代,民间有“暖冬”风俗,每到农历十月初一,时人便认为入冬了。这一天家家都举办“暖炉会”,过节般地围着火炉吃肉喝酒,暖炉会上,有的是吃烧烤,有的是吃火锅。
在宋朝人林洪所著的《山家清供》里就记载了他和止止师在武夷山把野兔肉切成片来涮火锅的情节。
元明清火锅走向高潮
元世祖忽必烈喜欢吃火锅。有年冬天,部队突然要开拔,而他饥肠辘辘,定要吃羊肉,聪明的厨师情急之中将羊肉切成薄片,放入开水锅中烫之,并加调料、葱花等物,忽必烈食后赞不绝口。后来,他做了皇帝仍不忘此菜,并赐名为“涮羊肉”。
(涮羊肉火锅)
在明朝,火锅盛行,且吃火锅已有现代讲究的保健养生的概念。明代宋诩所撰的《竹屿山房杂部•养生部》中就记载了两种涮牛肉的方法。而且在明朝,火锅的材质有了发展,出现了银火锅。
明朝的文学家杨慎小时候随其父杨廷和,赴弘治皇帝在御花园设的酒宴。
宴上有涮羊肉的火锅,火里烧着木炭,弘治皇帝借此得一上联,上联云:“炭黑火红灰似雪”,要众臣嘱对,大臣们顿时个个面面相觑。
(明朝银火锅)
此时,年少的杨慎悄悄地对父亲吟出下联:“谷黄米白饭如霜”。其父遂把儿子的对句念给皇上听,皇上龙颜大悦,当即赏御酒一杯。
清代乾隆皇帝也吃火锅成癖,他曾多次游江南,每到一地,都备有火锅。相传,他于嘉庆元年正月在宫中大摆“千叟宴”,全席共上火锅1550多个,应邀品尝者达5000余人,这也是历史上最大的一次火锅盛宴。
(《延禧攻略》中乾隆时代皇宫中的火锅)
原来吃火锅用的锅,
都有这么久远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