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川籍知名作家中谁写成都写得最多?

(2019-10-22 16:25:18)
标签:

巴金

艾芜

李劼人

东门市井

近现代四川籍作家比较知名的有郭沫若、巴金、何其芳、李劼人、沙汀、艾芜、马识途……  今天主要聊聊巴金、李劼人、艾芜三位成都籍的作家以及他们作品、老宅、故居。

要说这几位成都作家影响和知名度最大的应该是巴金。巴金原名李尧棠,幼年生活在成都,十八九岁时离开成都,后期短暂回过成都。担任的最高职务曾任过中国政协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主席,2005年去世,享年101岁。巴金的代表作有《激流三部曲》(《家》《春》《秋》) 《爱情三部曲》(《雾》《雨》《电》)。 巴金在文革后撰写的《随想录》,内容朴实、感情真挚,充满着作者的忏悔和自省,巴金因此被誉为“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的良心”。

巴金由于离开成都的时候较早,后期虽然短暂回过成都,无非都是作为访客蜻蜓点水而已,由此巴金的作品中,反应和记录成都本土的作品不多。巴金的老宅(为了区别巴金在上海的故居故称老宅)。在成都市青羊区正通顺桥街98号。此宅的位置后来属于成都军区战旗歌舞团,(此处也是现当代作家严歌苓的作品《芳华》中文工团故事的原始发生地。1970年左右,严歌苓在此当文艺兵。)巴金老宅于1971年被拆除,原来老宅的位置现在修建的是成都军区战旗歌舞团“西南剧院”。在西南剧院的门口墙上,还可以看见一个巴金故居的介绍,还有一幅巴金坐在藤椅上的浮雕。

川籍知名作家中谁写成都写得最多?
 

正通顺街 巴金的老宅


川籍知名作家中谁写成都写得最多?
   正通顺街巴金老宅的浮雕

 

如果要看巴金作品中描写的老宅以及川西民居的一些特点。可以去看成都市百花潭公园八十年代末修建的,以巴金作品《家》中高家花园以及川西民居宅院建筑为蓝本建造的“慧园”。“慧园”两字是由启功题写,里面陈列了部分巴金生平的历史照片、实物等,门口树立着一尊巴金的立像雕塑,门口还有一块汉白玉的大石,一面上有冰心题写的“名苑觉慧”四字,另一面是“慧园”的简介。参观百花潭里的 “慧园”应该是看不到巴金老宅的一个弥补。

   川籍知名作家中谁写成都写得最多? 百花潭公园内的巴金雕塑和慧园
川籍知名作家中谁写成都写得最多?
 慧园的门口

艾芜的本名叫汤道耕。四川省新繁县清流乡人。艾芜曾任重庆市文化局长、中国作家协会理事、全国文联委员等职,任过四川省文联名誉主席。二十多岁的时候就离开成都四处漂泊,辗转西南边陲,上海等地,解放后回到四川。艾芜的作品反映四川有一些,但是反映成都本地风土人情的作品甚少。艾芜的代表作是《南行记》,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期,根据艾芜的《南行记》改编了同名电视剧,主演是现在还时而出现在影坛的王志文、许晴……在当时影响很大。艾芜后期的作品是《百炼成钢》,和前期作品相比,个人觉得相差甚远。艾芜的故居在新都清流镇。虽然艾芜的作品描写家乡的不多,但是现在艾芜故居旁边以“艾芜”“爱吾”等为名称的建筑物、广场、农家乐很多。艾芜故居应该是在原来的基础上翻新打造的,独门小院,里面陈设有艾芜家族的年谱表、历年的作品、简介等等,陈列室内有一部电视机,来来回回的放着电视剧《南行记》,小院旁边的墙上有艾芜著名作品的雕塑。艾芜故居距离成都城区四十公里左右,开车需要一个小时左右,故居周围有许多农家乐是个踏青的不错选择。

川籍知名作家中谁写成都写得最多?

艾芜故居门口
川籍知名作家中谁写成都写得最多?

院内
川籍知名作家中谁写成都写得最多?

川籍知名作家中谁写成都写得最多?
 当年电视剧《南行记》VCD


李劼人原名李家祥,常用笔名劼人,曾任成都市副市长、四川文联副主席等职。李劼人的故居在成都市四川师范大学附近菱窼路。代表作《死水微澜》《暴风雨前》《大波》。李劼人故居面积比艾芜故居要大许多,陈列的东西也很多。

川籍知名作家中谁写成都写得最多?

李劼人故居介绍
川籍知名作家中谁写成都写得最多?

墙上的浮雕
川籍知名作家中谁写成都写得最多?

门口
川籍知名作家中谁写成都写得最多?
雕塑

李劼人的一生基本都是在成都度过,生于斯,长于斯,葬于斯。他的作品基本都是反映的成都市的市井文化,作品中很多老成都的口语到今天还在使用,不过是写法、读音发生了改变。我试举例一二,

原文:堂倌便高喊一声“茶钱跟了,到谢啦”,现在多读成或写成“茶钱给了”,到谢啦;而且在许多乡镇老茶馆还有这种帮人给茶钱,显得客人很有面子的做法。

原文:那你就算悖了趸时,现在依然写或读成“悖时”;

原文:只算检了个魌头,现在多写成“欺头”以及煞阁、虚轰骇诈等等。

原文:旗人是最爱闹派的,纵然只花了留个小钱,吃一碗素面,但一吩咐下去,总是一连串的“带黄!红重!味甜!……免酸!加青!(成都面馆的市语)刚熟曰带黄,熟油辣子多放曰红重。不必太咸曰味甜,不加醋曰免酸,重用葱花或豌豆尖曰加青”,这些话在成都一些面馆里还时而听到。

有些词语我觉得则是字词义发生了变化。“原文:这回非鸩到注,非鸩到递了降表是不放手的”( 鸩是一种中国传说中的毒鸟。它的羽毛有剧毒,放入酒中能置人于死地,此处延伸意为毒酒;注本义为:灌入,注入鸩到注意思是到了危急、紧要的程度(毒酒已经灌入);现在多说或者写成“整到住了”,也最多是表示程度,没有了紧迫的意思。

除了一些口语外,就是李劼人作品中对逛青羊宫、看灯会、茶馆闲谈、街头等延续至今的一些风俗习惯的描写,以及描写现在大家耳熟能详而且依然存在的街名读起来,作品读起来深有亲历感。

这几名成都籍作家中,建议大家如果对成都过往的历史感兴趣的,一定把李劼人的作品翻出来读读,生于斯,长于斯,对成都也要更加了解……

值得一提的是菱窼路李劼人故居周围现在正在打造一个“市井东门”的仿古建筑群,很多仿川西民宅特点的房屋,也有小桥流水……可能是锦江区希望将来把这个地方打造一个类似于锦里的一个相应的旅游景点吧。

川籍知名作家中谁写成都写得最多?
正在打造的东门市井
川籍知名作家中谁写成都写得最多?

川籍知名作家中谁写成都写得最多?
正在打造的东门市井
川籍知名作家中谁写成都写得最多?
正在打造的东门市井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