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川东大竹清河古镇

(2013-02-07 23:12:45)
标签:

大竹

清河古镇

范德宣

范绍增

谢大刀

川东大竹清河古镇

 

三十年代某年农历冬月初九

川东大竹县清河镇

一条两丈宽、近一里长的街道

街道两边是高低错落的青砖黑瓦房和草房

青砖黑瓦房的铺板门里、简陋的草房里

卖的无非是一些杂货、洋烟、叶子烟、土布、洋衫、

间或有些茶馆酒肆点缀在这些杂货店铺中间

镇子逢三、六、九赶场

今天是初九  逢场

场镇周围近十里的乡民都来赶场

狭窄的街道上挤满了人

街道的中心位置附近

有间草房

草房里面摆满了木桌和竹椅子

赶场走累了的乡民许多在此歇脚

许多的桌子都挤满了茶客

天南地北、远古、现在……

龙门阵的声音夹杂着叶子烟的味道在草房内氲绕

草房中间有张桌子

草房茶铺内唯一只坐着一个人的桌子

头大、身长、臂长、腿长、脚大

身穿长衫、头裹白帕

不同与周围的人的区别是脚上不是草鞋或布鞋

而是一双在镇上难得一见的一双马靴

这个人从巳时过一点就开始在这里坐着

一直一言不发

除了偶尔叫茶博士添水以外

一直脸色阴沉的就坐在竹椅上

仿佛周围的喧闹于己无关

他仿佛是在等一个人

是的

他确实在这里等一个人

一个约他来这里的人

一个和他商量势力范围划分的人

……

午时已过

茶铺内的人渐渐散去

街道也开始空旷起来

独坐在茶铺的人

终于等到了他要等的人

可是

等到的不是一个人

而是一群拿着刀枪的人

上当了

本来以为是两个人坐下来协商

自己让点步也不是不可以

现在的形式不是自己让不让步的问题

而是

对方要自己的命

兵来将挡水来土掩

只有先保命啊

一个箭步跳出茶铺

空旷的街道上左右都是拿刀枪的人

从街上是冲不过去了

转身跑进茶铺

街上的人呐喊着跟了进来

顺手一拉

茶铺中间的立柱应声而倒

(事后围观的闲人查看那根柱子,五道清晰的手指痕迹深入光滑的木柱中,力道之大……)

草房的屋顶登时垮了下来

冲开茶铺的后门

三、四丈宽的东柳河挡在了面前

提了一口气

一个大跨步跳到了河中间的浅滩上

再一个跨步已经到了河对岸的田埂上

眼看就要逃出包围了

没有想到

田埂很滑

一个趔趄

一只脚踩进了冬水田

还没有拔出来陷进去的第一只脚

第二只脚又陷进去了

如果在平时

一使劲两只脚就可以跳到田埂上

不凑巧

今天脚上穿的是马靴

冬水田里

挣扎着

追兵赶到

还是没有人敢上前

鸟枪、火铳一起开火

清河镇的一代枭雄“谢大刀”

倒在了乱枪之下

……

以上写的不是武侠小说、也不是梦呓。而是川东大竹县许多百姓口耳相传的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的风云人物 “范德宣(音)”与“谢大刀(真名不详)” 因为划分势力范围“抢地盘”的一次经典“斗殴”。

两个当时在大竹都有三四十个人的私人武装的头目 “谢大刀”、 “范德宣”都有自己的私人武装,两个武装在大竹县,大有一山二虎的样子。随着双方实力的不断扩大,各种大小摩擦时常发生。先后两人也为此“喝茶”(谈判)多次,但是还是没有解决问题。这次是由“范德宣”主动约“谢大刀”到清河古镇街上茶铺再次“吃茶”(谈判),双方事先约定都不得带人手。耿直的“谢大刀”和往常一样如约前来,没有想到“范德宣”却没有出面,手下的几个得力干将带上众多马仔,把“谢大刀”乱枪打死了。从此,大竹县成了“范德宣”一人的天下。

说到范德宣其人,必须首先介绍下他的伯伯范绍增。相信大家对范绍增不会陌生,《哈儿师长》《哈儿军长》《哈儿司令》故事主角的原型就是这个大竹县的范绍增。范绍增拉起队伍出川后,一直在各地驻扎,本乡本土的事情范绍增成名后很少介入。范绍增的侄子范德宣借着伯伯的声望和名声一直在大竹,也成了当时大竹的一个有名人物。范绍增的故事大家通过看电视剧应该耳熟能详了,但是范德宣可能大家知道的不多吧……

这次偶然的机会到了一趟大竹清河古镇,看到了三四十年代就在川东大竹县修成的,时间过去七八十年了,任然不落伍的清河古镇的建筑。听到了上面讲的“斗殴”的故事,和范德宣的其他事情。一直有个疑问,清河古镇的建筑是范绍增主持修的还是范德宣修的?

百度的介绍是这样的“清河古镇位于大竹县北部,距县城竹阳镇22公里,这里是爱国将领范绍增(电视剧“哈儿将军”原形)故里。清河古镇老街“将军街”建筑历史悠久,明末清初开成规模,1920年由开明绅士范先级(范绍增之父)等筹资整修。后1931年抗日和国民党起义名将范绍增在上海结合希腊建筑风格,制成图纸带回并出资改造而成。整条街格调统一,风貌独特,排列整齐,规模宏伟,全长385米,占地3.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9万平方米是四川省以及周围省市保存最完好的唯一的一处中西合璧式古建筑群具有非常高的艺术价值历史价值和旅游价值现已被批准为四川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目前正申报全国历史文化名镇可是这次我在清河古镇和人聊天,都说古镇是范德宣修的。具体建筑成街的过程有两种,首先是范德宣提供图纸、材料请工匠建筑多处房屋,然后自用或出租或卖给需要居住或者经商的人,其次是当地百姓家中比较殷实的,按照范德宣的规定,按照范提供的图纸,自己购买材料、请工匠建筑。询问了数个人,大家都说清河古镇的建筑是范德宣主持建筑的,到底哪种可信我也不知道。

看到这想到了现代,不管这个街道是谁主持修的,估计和范绍增都脱离不了关系,旧时的有钱人,赚到钱了,且不说他的“第一桶金”是否干净,但是为了光宗耀主或者显富一方能够投入资金到自己的家乡,能够留下让后来的家乡人享受自己的福荫……现在的有钱人呢?我们看到大多是有钱后,跑到国外造福老外去了……呵呵!话题扯远了,说说自己对清河古镇的印象吧。

一走到镇口,远远就看见一个门坊,上面写着“清场雅镇”,旁边立着一块 “军威义胆 走遍天下  纪念抗日将领范绍增”的石碑。走进门坊,就进到了清河古镇。古镇的街道,并不是笔直的一条街,而是类似L形状,只不过这个街没有L那样是90度的直角,而是弯曲的。小街很长,个人感觉不止385米,小镇的建筑一边高、一边低。每间房子里面估计有30-60平方不等,走进去可以看到天井和上楼的楼梯,再往后面还是房子,估计原来建筑者的意思就是,前面开店做生意,后面和楼上是住人吧,楼上的房子面积比下面还大,都是结实的木板铺设的。房子外面是一米多宽的廊道,(这种廊道,很类似厦门等东南沿海一带城市的建筑),廊道外面的“罗马柱”上面雕刻着水浒108将、古代名将、梅兰竹菊、花鸟鱼虫等各种装饰。街道有六七米宽,据说当年如果下雨,住户可以把雨棚伸出来,外面再大的雨也不会影响到镇上居民的出行和生活。

小镇的生活很闲适,我们到的时候已经接近下午两点过了,吃过饭的居民围坐在茶铺、饭店、商店里面打牌、喝茶、聊天享受着宁静。距离清河镇一公里的路旁有个节孝牌坊。它建于清光绪年间,距今已有一百年多的历史了,是光绪皇帝为表彰节妇李朱氏而下旨修建的。 也可以去看看

    大竹县位于川东,距离成都400多公里,距离重庆100多公里。个人觉得专门跑去一趟没有必要,如果是路过或者到大竹办事可以去一趟,看看当年清河古镇的面貌。

 

 http://s11/mw690/4e71b2d5gd523f02df11a&690

清河古镇外,新修的仿造古镇的建筑
古镇的街道
古镇建筑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