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8.24)
朋友昨天过生日,一起去了歌城唱歌喝酒,也许是很久没有一起喝酒了,大家喝得都很尽兴。突然间想起以前常去的一家酒吧——漂流木,记得曾经为此还写过一篇随笔,回家一阵翻找,居然在布满灰尘的软盘上找到这篇酒醉后的胡言乱语。
百花潭公园的后门通向一条名为芳邻路的小街,虽然地处一环路边,但一直显得比较僻静。大概在两年前,那条街上出现了一些茶楼和酒吧,不过却一直没有引起我的注意,直到去年夏天朋友的一次聚会,才想起那条不太起眼的小街。
面对着风格各异的门面\热情揽客的招待,犹豫着没有迈步跨入。汽车来回开了两趟,终点有回到起点,在距离街口约五十米的地方,一位朋友说:就到这家吧,我喜欢这个名字。
“漂流木”三个红色的霓虹灯字在夜色中略为显得有点夸张,却又流露出一点不安份,和隔壁那家欧式格调的咖啡屋相比,“漂流木”的装修既不豪华,也不精致,有的只是和店名极为贴切的原木做成的外墙和栅栏。店堂被一棵茂盛的大树分隔成两个区域,吧台在门的右前方,只能容下四张高脚椅,整个店堂满打满算也就十一、二张台子。和所有的酒吧一样,每一张台面上都有一颗红烛的火焰在跳跃。
没有歌手的演唱,也没有主持人在台上极富煽动性的话语,有的只是清缓的音乐在那棵大树的枝叶间流淌,在烛光与高脚杯间穿行。
我喜欢在工作之余和朋友小饮,是一种放松,也是一种心情。我要的是酒后的那一份飘逸,我要的是酒后在朋友面前肆无忌惮的诉说。
离家已近十年,始终觉得自己象浮萍般在漂,身边的朋友,家在外地的也占了多数,或许因了这样的原因,大家才走进了这间“漂流木”。
渐渐的,大家再有小聚时,总有人提议:去“漂流木”吧,再到后来,手机短信总会显示:今晚老地方喝······
今年夏天,因工作我去了北京和云南两个月。北京的朋友领着我徒步穿越了那条名为三里屯的街,那条在中国很有名的酒吧一条街。站在那条更宽阔\更热闹的街上,我竟然怀念起了千里之外的“漂流木”,并且还把它详细描述给朋友。
在云南经历过翻车之险后,坐在丽江的酒吧里和成都的朋友联络,得到的信息是:我们也在喝,依然是在老地方······
回蓉后的一天深夜,我去了“漂流木”,服务生都问我去了哪里,老板曾姐也过来坐了一会。于是,我给她聊起了北京、聊起了丽江、还聊起了古城惊魂,那一晚,我喝得有点头昏,曾姐坚持不收费,说我回来就好······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