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分类: 回忆书签 |
这让我想到了儿时的自己。从小我就喜欢引人注目,在幼儿园时就很活跃,虽然父母没有给我一副“金嗓子”,但我唱歌从来不跑调,自诩为“乐感极强”,一年仅去一两次“钱柜”的我,听别人唱过几遍后拿起麦克也能原汁原味地演绎;父母也没有给我一副婀娜的身姿,跳起舞来直胳膊硬腿的,自打在幼儿园领过舞后,就几乎没享受过独舞的待遇了……既不能歌又不能舞,我便给自己挑了个别的活儿——报幕员(后来这个职业明码标价改称主持人了)。我发现这个活儿好干,只要嘴巴利索脑瓜子反应快就行,并且一台节目演下来既不受累又最容易出名。还记得小时候我有个特羡慕的对象叫李小玢,长得端庄大方,尤其是一根黑色的长辫子,一袭红旗袍,着实让年少的我奉为“偶像”。比我年长的一些人应该对她还有印象,当时文化生活很贫乏,国家级的文艺演出都由她报幕,被誉为“东方第一报幕员”,当时我的梦想就是成为“东方第二报幕员”,可惜岁数太小没人搭理,哈哈。
许多年后听说她远嫁美国,看到照片上的她朱颜已改,我不禁唏嘘不止,叹岁月无情人世沧桑,同时也暗下决心不能让别人只记住我在舞台上光鲜亮丽的模样,得有点别的本事让人佩服,得做个越老越有味儿的女人(呵呵,这是后话了)。
当了报幕员真的满足了我的虚荣心,在全场观众鸦鹊无声的时候一亮相,就有上千双眼睛盯着你,那会儿的演出不像现在,有演出预告有节目单,有大屏幕投影仪之类的先进玩意儿,作主持人的要是不说话,谁也别想知道下一个节目演啥东东。当年七八岁的我就已学会假模假事地环视全场,然后把眼睛茫然地盯着最中间一片观众的脑袋,扯着嗓门喊“下一个节目请听《大海航行靠舵手》。”然后趾高气扬地返回后台。有次一紧张,竟然把“请听笛子独奏《枫叶红了的时候》”说成“请听笛子独奏《红叶枫了的时候》”。(这本是个段子,不过也是报幕员常犯的口误,至今被我女儿模仿得惟妙惟肖令人捧腹)
报了几年幕确实让我自信心倍增,在众人面前开口从不怯场,有些小朋友人一多连话也不敢说,我却是人越多越来劲,总是自信心十足。以前看很多领导讲话不带稿子引经据典口若悬河,后来自己当了老板也学会了旁征博引“胡说八道”,呵呵。
说到这些有趣的回忆,无非是想说明——人的潜能是无穷的,你得给自己找机会练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