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初,格雷格·布朗新官走马上任,如今4个多月过去了,摩托罗拉走出困境了吗?至少在目前来看来,并没有太大的气色。据悉,在摩托罗拉股东大会上,股东们毫不保留的发泄了对摩托罗拉业绩和股价的不满,并对公司管理层提出了谴责。是股东们操之过急还是管理层成竹在胸呢?
根据相关资料显示,自2006年10月以来,摩托罗拉市值已经缩水了约60%。在全球手机市场上的份额也下滑到不足高峰时23.3%的一半。
摩托罗拉发布的一季度财报显示,该季度净亏损为1.94亿美元(接近14亿人民币)。营收更跌至过去四年的最低点,比去年同期的94.3亿美元下滑21%。向来占营收最大比例的移动设备部门依然是亏损主体,销售额同比下滑39%,运营亏损为4.18亿美元。
可见,股东们并非故意找茬,管理层在代理责任的履行方面确实难辞其咎。有消息称,由于管理层表现欠佳,摩托罗拉股东日前强烈要求CEO格雷格·布朗辞职。难道要使摩托罗拉重振雄风,除了换帅之外别无他法?
毋庸置疑,摩托罗拉是一家产品技术过硬的公司,但是在市场策略上犯了错误。有分析师曾列出摩托罗拉衰败的十大因素,始终踩不上点是其暴露出的最大问题。
当前,电信改革浪潮以重组、整合为主旋律,出现了阿尔卡特合并朗讯、诺基亚西门子合并等轰动事件。但是在这场变局中,摩托罗拉却无所作为。摩托罗拉曾有机会收购高通或诺基亚,但未能把握住机会。
不可否认,Razr手机对于摩托罗拉而言是巨大的成功。但是,当诺基亚转向手机游戏业务时,摩托罗拉还在围绕Razr手机做文章,给人的感觉是反应迟钝。
更可惜的是,摩托罗拉在内容市场有优势,但并没有转化成胜势。实际上,在机顶盒和IPTV市场,摩托罗拉拥有领先地位。此外,摩托罗拉还收购了内容专家Symbol,但并未推出内容业务。而对手诺基亚从去年开始向“互联网公司”转型。
对于未来业绩,摩托罗拉预计,2008年第二季度来自于持续运营业务的每股亏损约为2美分到4美分,其中未计入业务重组支出和其他特殊项目,止亏依然未见曙光。
在公司业绩没有明显转好之前,管理层都将背上沉重的包袱。或许,他们应做最坏的打算,变压力为动力,找回当初成功的感觉。那么,摩托罗拉是如何选择自救的?
为了扭转手机业务的颓势,摩托罗拉已于今年3月底宣布,将分拆为两家独立上市公司,其中一家专注于移动通信设备业务,另一家则主要开展宽带和移动通信解决方案业务。如果一切顺利,摩托罗拉预计这项分拆计划将于2009年完成。
消息公布之后,印度消费电子公司Videocon表达了收购摩托罗拉手机业务的意向。也有传言称,中兴通讯对摩托罗拉的手机业务感兴趣,但中兴予以否认。国内厂商似乎对其手机业务并不感冒。
公司CEO布朗称,分拆可以让公司业务更加清晰,并促进持续亏损的手机业务走出困境。另有消息称,该公司正在全球物色手机部门的CEO。在股东大会上,布朗承诺手机业务部门将推出“很棒”的产品。这是否意味着摩托罗拉不会出售手机业务呢?
摩托罗拉触底反弹的机会来了吗?布朗说,“过去,我们一直是一家技术导向型公司,现在,我们正在努力成为消费者导向型公司。”或许,我们从他的表态上,可见摩托罗拉手机业务的希望。
摩托罗拉成立于1928年9月25日,在过去的80年间,公司创造了许多辉煌。阿波罗11号宇宙飞船搭载的无线电应答器、全球首款商用手机DynaTAC、全球首款GSM数字手机
、全球首款双向式寻呼机Tango等均是摩托罗拉的杰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