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四效合一”才是治"暴"良方

(2008-11-19 09:41:27)
标签:

bobo乐乐园

杂谈

校园暴力

校园

分类: 乐言乐语

  近日,沉寂已久的校园暴力事件又出现在人们的眼球中,有老师打学生的,有学生打老师的,有学生打学生的,也有校外人员进入校园行凶闹事的,给宁静的校园蒙上了一层阴影。究竟是什么原因引发校园暴力犯罪?为何校园这片原本纯净的土地上,血腥暴力行为愈演愈烈?家长认为是学校管理的松懈,学校认为根源是家庭教育的失败。但显然,学校、社会、家庭等各个方面都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对此我们应有冷静全面的认识,从源头开始减少至杜绝校园暴力的频频发生。

“四效合一”才是治"暴"良方

  如何生

  校园暴力的原因,大致可以分为个人原因,家庭原因,学校原因和社会原因四种.

  (1)个人因素主要是指性别,人格倾向,行为问题与行为困扰,对暴力的态度与信念,自我保护能力不足等.

  (2)家庭因素是指家庭结构,家庭教育,家庭关系,家庭氛围,家长行为以及家庭周边环境等.父母的教养方式都是造成未成年人暴力和犯罪不可忽视的因素。

  (3)学校因素是指学校中应试教育的风气,对学生违纪事件的简单处理和行政处罚,教师对学生的体罚等

  (4)社会因素主要包括社会环境的影响,朋辈影响,媒体的大肆渲染对中小学生模仿性暴力行为的影响以及由报纸杂志、电视、广播、媒体、网络等构成的虚拟世界对青少年世界观的影响.

  如何治

  鉴于以上因素,对症下药:

  (1)学生是校园暴力的受害者,也是防止校园暴力的主要力量,要使全体学生明白,在校园暴力中没有受益者,无论是施暴者,还是受害者,不可避免地要成为校园暴力的牺牲品。

    作为学生,要从自身做起,加强思想道德修养。学法、知法、守法、用法,培养自己的法律意识,约束自己的行为。要树立正气,养成举止文明、自尊自爱、团结互助的高尚品德和良好的行为习惯。学生要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强化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一个有广泛、良好人际关系的学生,不易成为勒索、敲诈、殴打的对象;而一个独往独来,人际关系不良,人际关系狭窄,以及拉帮结派者,往往很容易成为校园暴力的受害者。因此,要对学生进行人际关系和交友方面的教育,鼓励学生多结交“益友”,不结交“损友”。对已经受到暴力侵害的同学要更多地关怀和保护,用恰当的方式和途径予以解决,不能鼓励和煽动报复,也不能采取逆来顺受的软弱态度,助长施暴者的淫威。保护自己不能“以暴易暴”,这种黑道原则只会使自己与暴力越来越近,陷于暴力的泥潭中无法自拔。遇到校园暴力要积极寻求帮助,与家长、学校、老师以及司法机关取得联系,保护自己的人身安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对于有暴力倾向的学生,要注重非暴力情感的培养,要注重这些边缘青少年的特殊心理,更多地关怀、帮助、引导和管教,进行平等、公正、富有同情心和怜悯心的非暴力情感教育,培养学生朴素、富有人性的道德情感。

  (2)家庭是防止校园暴力的重要环节,要强化家庭的教育职能。家长的教育方法要适合青少年的心理特征,言传身教要符合道德和法律规范。

    家长对孩子的棍棒、高压教育容易激发反叛和暴力情绪;而溺爱、无节制地满足孩子的物质要求,容易使孩子产生“凡己所欲,击必得之”的以我为中心心理,这些教育方法都是不可取的。要关注孩子的交友情况,不使孩子与不良青少年接触。教育孩子不对别人是施暴力,当自己受到暴力侵害时,要依法维护自己的权益。当今中国,已经进入独生子女、少子女时代,父母的心理、生理健康,直接影响着子女的心理、生理健康,父母应该学习一些必要的知识,懂得青少年青春期发育的心理、生理特征和规律,对子女的成长予以正确的指导。父母要学习一些有关青少年的法律知识,一方面,父母能依法认真履行法律的监护人的职责,保护孩子在家庭中的合法权益;另一方面,当孩子在受到不法侵害时,父母能教育孩子运用法律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作为父母,应该努力为孩子创造一个安宁、和谐、温暖的家庭环境,避免因为家庭问题,给孩子造成负面影响,产生心理上的压力。

  (3)学校是对学生进行教育的主要场所,对学生的教育、安全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要很好地履行自己的职责,担负起自己的责任。

    校园暴力既然发生在校园,那么,学校就担负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学校要按照教育法律、法规的要求,依法认真履行教育教学的职责。要按照《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和教育行政部门的有关规定,建立、健全规章制度,严格管理师生。要树立正气,压制邪气,切实培养和加强师生同校园暴力做斗争的责任性和使命感,坚决维护广大师生的合法权益。对校园暴力的实施者,一定要根据行为的性质,该处分的要处分,该开除的要开除,该送工读学校劳动教养的要送工读学校劳动教养。要让施暴者承担道义上的、法律上的、经济上的责任。绝不能为了自己学校的名声,为了保证自己学校的生源,而“捂”着不报、不处理;也不能让家长采取“私了”的办法处理,化大事为小事,化小事为无事。这样做似乎是为了保护学生,实际上这样做的最大后果是损害了大多数学生的利益,损害了学校的根本利益,包庇、纵容、鼓励了施暴者,助长了施暴者的嚣张气焰。教师要言传身教,为人师表,尽职尽责,对“问题”学生不能歧视,也不能放手不管,要及时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妥善处理学生钟的时间苗头。处理师生之间的关系要理智,合情、合理、合法,防止师生之间关系的趋向于对立、对抗。

  (4)政府要采取积极的手段和措施,政府各职能部门要切实履行职责,齐抓共管,净化校园周边环境。 

    为了营造一个健康、良好的社会环境,必须建立一个长期、有效的预防和控制机制,政府要出台可操作的具体措施,各职能部门,如:工商、公安、检察、法院、司法、文化等等部门要有机结合,从预防、控制、惩治的层面关注青少年的成长。建立有效的社会监督机制,对学校所在社区的店铺、商场、娱乐场所、游戏厅、网吧、图书租售摊点等进行经常性的管理、检查和监督。对社会无业人员和有不良行为者加以监控,防止他们流窜到学校寻衅滋事,干扰学校教学秩序,侵害学校师生人身安全。

  结语

  校园暴力是一种社会现象,需要全社会行动起来,齐抓共管,“四效合一”才是制暴良方。只有完善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净化校园周边环境,加强学校、家庭、社会之间的联系,强化学生的守法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才能创建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有效地遏制和消除校园暴力这一毒瘤。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