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奥运脚步的临近,全世界的目光越来越集中在北京这座有着悠久历史的文化名城。现代的孩子对北京的鸟巢啊、水立方啊、国家大剧院等著名建筑都耳熟能详,但对于老北京的一些历史可能就不太清楚了。
前些天我无意中收集了一些拍摄于几十年前甚至百年前的老北京照片,这些照片见证了老北京百年来的沧桑历史,今天贴出来,与大家一齐分享。闲时无事,给孩子讲讲老北京的故事,领略一下老北京的风貌,熟悉一下百年前的沧桑,既开阔了孩子的视野,丰富了人文知识,也不失为一种很好的教育方法。

上面这张照片,乍一看还真不好说是哪儿,我是凭着华表才认出这是天安门的。没错,这是拍摄于1900年的天安门,一百多年前的天安门!慈禧太后当时就在这座门后面的深宫叠院中。天安门建成于588年前的明朝,原名“承天门”,当时可没有现在这样气派,而且经过几次毁坏和修复,最终于357年前由清朝重新修建并更名为“天安门”。沿着天安门两侧伸展开去的城墙就围成了那时的皇城,皇城里面是宫城,又称紫禁城,是皇帝居住的地方。

这个建筑是天安门广场南端的前门楼。修建于450多年前的明朝。前门可不是一般人可以通过的,当时可是只有皇家的宫车才可以通过,一般老百姓是不允许的。现在的前门大街正依照老照片,恢复到清末老北京的旧貌,好像不久就能开放了。

这张是五十年前的前门大街,那时还保存了不少前清的旧貌呢。

大栅栏,这可是北京最古老、最著名且又别具一格的古老街市和繁华的商业闹市区。大栅栏位于天安门广场以南,前门大街西侧,有580多年历史了。最早并不叫这个名字,大栅栏原名廊房四条,而由于北京有“霄禁”,为了防止盗贼隐藏在大街小巷之内,由朝廷批准,在北京很多街巷道口,建立了木栅栏。因为这条胡同的栅栏制作出色,保留长久,而且又大一些,而逐渐为京城所瞩目,所以,大栅栏就成为这条胡同的名称了。这里可是有好多北京的老字号店铺啊,瑞蚨祥绸布店、内联升鞋店、六必居酱菜店、荣宝斋文房四宝、同仁堂、张一元茶庄、长春堂、月盛斋熟肉店等等。老北京有句顺口溜叫“看玩意儿上天桥,买东西到大栅栏。”“头顶马聚元,脚踩内联升,身穿八大祥,腰缠四大恒”说的都是早年间大栅栏的地位和繁华景象。

午门,紫禁城的正门,也就是当年天安门往里皇帝住的宫城的正门。建成于588年前。午门大家应该听得比较熟,因为电视剧里经常说“推出午门斩首”。呵呵,其实午门是颁发皇帝诏书的地方。每年腊月初一,要在午门举行颁布次年历书的“颁朔”典礼。遇有重大战争,大军凯旋,要在午门举行向皇帝敬献战俘的“献俘礼”。这么重要的地方怎么会用来杀人呢。你看照片上三个小门,中间的门只有皇帝可以通过,或者在皇帝大婚时皇后的喜轿可以过,然后就是科举时状元、榜眼、探花出宫时可以通过。

大家快猜猜上图是哪儿。你肯定猜不到,这是北京相当繁华的一个地方——西单!看照片上的风貌,可能是拍摄于民国时期?我也不敢肯定。西单的名字来源于一座牌楼,由于北京东西大致对称的地方各有一座牌楼,因此称为西单牌楼和东单牌楼。在西单和东单的北面各有四座牌楼,因此称为西四牌楼和东四牌楼,因此得名西单、东单、西四、东四。真是物是人非啊,现代的西单哪还有当时的一点点气息啊。不知道你是喜欢老北京的西单还是喜欢现在的西单?

这张是拍摄于五十年代新建的王府井百货店。元代之前,这里只是一些小村落。明代时,这里修起了十座王府,称十王府街。清代改称王府街或王府大街。1915年,北洋政府绘制《北京四郊详图》时,把这条街划分为三段:北段称王府大街,中段称八面槽,南段因有一眼甜井,与王府合称,就成了"王府井大街"。

这座楼咱们再也没机会看到了。因为这曾是园明园中的某景。不知道它的名字叫什么,只知道它已经随着1860年的那场大火消失一空了。
今天先贴这些,主要是一些标志性的建筑,且多集中于北京中心地带。其实北京的老物件可不只这些,像有名的琉璃厂、香火旺盛的雍和宫、杂耍卖艺的天桥、北海的白塔等等等等,都是具有代表性的地方。多了解一些北京的历史,没准儿哪天我们就成了向外国友人介绍北京文化的导游呢,呵呵。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