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假如我们愿意继承这份浪漫(二刷归来)

(2016-03-29 01:36:06)
标签:

杂谈

假如我们愿意继承这份浪漫(二刷归来)
 来自: lancy27 (每当你记起一句就挨一个耳光 。) 


   
   
  一、 求学受阻 
   
   
   剧的开头,是祝英台的噩梦。而梦中的自己,居然满口是父母说服她的陈腔滥调——人生应该明确规划/1 1就是等于2/有固定答案对应的就是自己所想要追求的/有板有眼 工工整整 勤勤恳恳 才是目标…… 自己铁了心要去读 麻烦理工工商管理 梦就醒来。 其实祝英台求学受阻我们也见怪不怪,高考填报志愿的时候,有谁真正明白自己想要什么 发自内心地想追求什么? 想到之前所听港大(抑或港中大)校长之讲座,他提到问及学生为何选择金融专业,学生竟摇摇头说不知,父母让读的就是了,读了XX专业好就业/挣钱。为读而读的人去哪找呢? 大概也就是且听且珍惜吧。祝英台就不。不听父母的劝阻,也不愿随波逐流。她要去艺术学院 探索自己。 
   
   上学 选科 不就是挑对象 毕业 找工作 不就是相亲/ 谈恋爱 不就是买房付头期款/ 结婚 不就是交屋 生小孩 不就是付房贷利息/ 小孩上学 不又是一次孩子当父母的开始 
   
   ……[传统 传统 你到底要把我带到哪里 权利 权利 是不是怎样都不该放弃 意义 意义 为什么要让别人来定义 自己 自己 什么时候我才能遇见你 
   
   ——《为什么不能与父母谈生命的意义,只能谈生活的意义》 
   
   歌词这样唱罢,祝英台就变成了我们,我们也都明白了祝英台,但,我们会是抵抗父母说服,执意就读艺术学院的祝英台吗? 
   
   
  二、初遇 
   
  三、安静 
   
  四、入学试 
   
   
   祝英台在艺术学院遇见了梁山伯。被梁山伯吸引,追着梁山伯不断发问,逼得梁山伯像是个节节败退的胜者。 祝英台问 "欸 梁山伯你本来就这样安静吗 "我像是一本你会读的书吗" "你的鞋带都这样绑的吗" "我们会一起遇见鲸鱼吗"……梁山伯不回答,她追,他退。祝英台对他有太多问号,又太想知道。祝英台问 "你的沉默是在对我说什么吗" 看,这个祝英台面对好奇/喜欢的人,艺术家的思绪犹如井喷般源源不绝。 可梁山伯却不回应,或者说,不愿表达。他自己也有太多的问号,对自己。 父母是不成功的艺术家的包袱在他身上显得那么沉重和压抑,他报考艺术学院的作品就是 一张白纸 ]——画如不画,不如不画。 他有白纸一般的痛苦无法宣泄。 
   
   [我知道驴是驴 马是马 我知道什么是负荷极限 我知道谁是碧亚翠丝 谁是贝尔 我知道加减乘除可以用珠子 我知道睡觉可以做噩梦 我知道淹没的是波西米亚 我知道强大的是罗马 我知道 我什么都知道 除了我是谁 我知道 我什么都知道 除了我是谁] 
   
   —— 
   
  五、静物画 
   
  六、放大 
   
  七、孪生儿 
   
  八、明暗对比 
   
   
   可是祝英台好想告诉他她是谁。她为梁山伯画了一副画。梁山伯却只说"谢谢",却没有然后。祝英台急的要命,然后呢? 然后呢? 梁山伯说 没有然后。 祝英台没法冷静下来,梁山伯却说 "这真的一定要说出来吗"。这里很难不让人嗅出点什么来。 祝英台心里生了疑问,"难道……" 
   
   [思念是底色 当它被红色盖上 你面前的我 只有一片红
   
   嫣红是红了脸对你打招呼的我 茜红是红了眼对你说没关系的我 绯红是红了手心对你说下次见的我 的我 的我 
   
   层层叠叠 迂迂回回 虚虚实实 明明暗暗 
   
   红了山茶 红了海棠 红了杜鹃 灰了我的心 
   
   红了胭脂 红了珊瑚 红了樱桃 碎了我的心 我的心 
   
   这是一幅我为你画的画 你喜欢吗? 这是一幅不会被看透的画 你 
   
   懂吗? 你懂吗? 
   
   —— 
   
   
  九、艺术学院 
   
   遇到梁山伯的祝英台灵感有如泉涌,而将祝英台看在眼里的梁山伯,内心却是千思万绪,好不痛苦。祝英台的阳光 果敢 包容 追求 在梁山伯的眼里那么刺眼,好像看见她,背着包袱的自己,还有自己所拥有的压抑与沉默都显得犹如白纸,苍白不堪。他所恐惧的失败和重蹈覆辙,让自己失去表达、失去沟通,也许还会失去爱的能力。 
   
   [画心的人要有心吗? 画饼的人要吃过饼吗? 你今天有没有吃饭 为什么从画的倒影看到的你 看起来很满 很满 很满足 我是很空 很空 很空无 
   
   [纸不是纸 白还是白 画如不画 不如不画 是你的世界窒息了我的 谁 飞翔不需要翅膀 我恨你 我恨你 
   
   —— 
   
   
  十、日常生活场景 
   
  十一、一个人 
   
  十二、浪漫主义 
   
   
   两个人相互吸引,相互欣赏。祝英台(主动面)说"他是黄色的灯 我是白色的墙";"我是透明的隐藏 他是隐藏的透明";“我像是光中的暗,他像是暗中的光”......看似性格相反,却是在对方身上也看到了另一个极端的自己。像是[明暗对比]。而梁山伯(被动面)却迟迟无法告诉祝英台他是谁。他害怕自己无法满足他人的期待,他还在找寻自己。无法拥有自己的作品,也无法像祝英台一样全身心 灵感涌现 的去创作与沉浸在艺术里。祝英台之前因他的温吞而产生的怀疑,让她对对梁山伯说出自己是孪生儿,假若梁山伯见到另一个性别的她/他会不会喜欢上的假设问题。 剧情到了这里,梁祝的性别是越来越模糊,或者说,是可以随意代入了。 

 让人在一起的是性格 把人分开的是性别 看不见的是性格 看 
   
   得见的是性别 
   
   [谁是男的 谁是女的 又是男的 又是女的 
   
   就像裙子性格又很多 穿上了它 可以是男 可以是女]
   
   就像你我身上的这条 叫围裙 
   
   —— 
   
  十三、镜子 
   
  十四、原真性 
   
   
   
  ====================中场休息分割线==================== 
   
   
  十五、风景 
   
   梁山伯和祝英台在写生。天上一块云在动 山和海很安静。祝英台跟梁山伯说了好些话,梁山伯没get到(原著中呆头鹅惊现...)。风景那么美 祝英台却是要回家了。"你会记住今天吗" "你会来看我吗" "你一定要来 我会把之前想跟你说的话 都告诉你" 
   
   忽然之间 刮起大风 下起大雨 
   
   有一种水果叫如果 有一种花朵叫耳朵 
   
   有一种何日叫春日 有一种春日叫早早 
   
  [有一种男孩叫GA GA 有一种女孩叫LA LA 
   
   有一种亲密叫秘密 跟谁 有一种纯爱叫示爱 在哪里? 在哪里 
   
  .... 
   
  [有一种藏宝图叫柏拉图 有一种时间表叫知更鸟 
   
   有一种相思叫单思 有一种风景叫憧憬 
   
   有一种等待叫等我 有一种想念叫想你 
   
   
   —— 
   
   
   
  >>> 
   
   
   
  十六、父亲的自画像 
   
   梁山伯的性格被动 自卑 敏感 脆弱 不敢追求自己 太在意别人的想法 自己出生成长的家 父母亲的都是画家——不 他说父亲是"没被看见的画画的" 爸爸的画没一张卖出去过 他恨他爸爸 让他也看不见他自己 
   
   而画家的妈妈却只能看见爸爸的价钱 而不是价值 妈妈的画 总是美得放在它应该在的地方 一个人眼中的美是另一个人眼中的丑 而一个人眼中的丑就是另一个人眼中的美 爸爸妈妈就是如此 
   
   梁山伯对父母又怕又恨,他恨父母对彼此的折磨和不包容,也怕父母看到他内心所恨而加剧事情的糟糕和自我的混沌。他有才华却不愿意去画 他害怕成为他爸爸 也害怕成为妈妈眼中的另一个爸爸 
   
   他撕掉手中的他的画。 
   
   [一个人凭什么把艺术当 家 一个人凭什么 赢过那些所谓艺术 家 
   
   还不如乖乖把要走的路走完回家 我只想放长假 我只想去推拿 
   
   我不怕你来找我的碴 你终于看清楚我的真面目了吧 
   
   —— 
   
   
   
  十七、面对现实 
   
   祝英台尽管全身心投入在求学之路(自我找寻),还是被家里想法子给催了回去,要继承家业。她为梁山伯所画的那副肖像画,也成为了史上最受瞩目不可多得的佳作。她的艺术梦,结束了。 
   
   祝英台说,我是在做梦吗? (也许就像最开始一样) 父母说,都不是,这叫面对现实。 
   
   ——————————祝英台死了。 
   
   梁山伯说,你死了,就是现实。 
   
   梁山伯说,因为你要去实现你的梦想,所以你就把我留在现实里。我活着,就是要去面对你死了以后留给我的所有现实。 
   
   每次有人提到你的时候,他们就会提到我。那幅画——祝英台所画的梁山伯的肖像画,让两个人的名字紧紧地拴在了一起。梁山伯这个名字仿佛随着每次人们提起祝英台的时候,跟着祝英台也一起死了。一次又一次,好讽刺。 
   
   梁山伯又笑又哭——这到底是你死了我活着,还是我死了你活着? 
   
  [ 为什么我不能告诉你我是谁? 我是一封不寄的信 
   
   我是一串不响的风铃 我是一块不融的冰 
   
   我是一口不见底的井 为什么你不能告诉我你是谁 
   
   你是我的一种不平静 你是我的一颗不甘心 
   
   你是我的一段不平行 你是我的一回不确幸 
   
   为什么我不能告诉你我是谁 我有病 
   
   ———— 
   
   
  十八、访师 
   
   在访师的情境里,梁山伯找到了自己,而祝英台也不再是祝英台。隔空对话。他们明白,我是你想成为的我,你是我想成为的你。他们没法相见,急急地问老师,有没有方法,能让我们相见? 老师说 有的,就是艺术。 
   
   [有一种盼望叫探望 有一种过客叫访客 有一种问候叫你还好吗 
   
   有一种关心叫你想吃什么 有一种声音叫你听到吗 有一种回复叫你 
   
  知道吗 有一种发呆叫多呆一会 有一种等待叫多等一会... 
   
   有一种存在叫不在 红了胭脂 
   
   有一种不在叫存在 红了珊瑚 
   
   有一种存在叫不在 红了樱桃 碎了 
   
   有一种不在 
   
   
   ———— 
   
  十九、无常 
   
  二十、化蝶 
   
   
   美术馆。 
   
   梁山伯在美术馆扫墓,美术馆是坟墓。 
   
  早已是不朽之作。梁山伯看着它,看着它背后流露出的祝英台对他的情感。看着它,和祝英台对话。 "我来得太晚了" 梁山伯说,"我应该好好画你的" "我还是没能画出一幅画"... 
   
   梁山伯说 太晚了 我不能画想象中的你啊 
   
   你看起来很好,祝英台说。能画张自画像给我吗? 
   
   
   祝英台: 你有在美术馆哭过吗? 当思念不只沉淀在黑夜里 
   
   当前尘光亮展示在墙壁上 我看见了圣殇 
   
   我看见了召唤 我看见了我 我看见了你 你好吗? 
   
  梁山伯: [我有在美术馆哭过吗? 想你不只是闭上眼才有的事 
   
   逃避千百次还是回到这地址 我看见了废墟 我看见了荒园 
   
   我看不见我 我看不见你 你在哪里? 
   
   祝英台:[ 你最爱的静物画啊 对照着借来的叹息 生命是件华美的袍子爬满了虱子 那时候 我们还年轻 那时候 风景不过是一张张明信片 它们在生活中老去而不是在美术馆 
   
   
  梁山伯:[ 你最爱的肖像画啊 呼应着听来的恐惧 这人间苦什么 怕不能遇见你 为如今 看的是沧桑 唯如今 人面已然是飘落遍地的桃花 它们在红尘中褪色而不是在美术馆 
   
  [你会在美术馆想起我吗? 
   
   我会在美术馆想起你吗? 
   
   你还会再来看我吗 
   
   我还会再来看你吗? 
   
   会再来吗? 
   
   会再来吧 
   
   再来时 带一朵花 
   
   
   ———— 
   
   
   
   
   
   
   
   
   
   剧里没有固定的祝英台,也没有固定的梁山伯。演员们不分男女,都是祝英台,不分高矮胖瘦,都是梁山伯。一群梁祝,又是一群艺术学生。都在找自己。年轻的艺术学生们,不断在对艺术、自我、人生、爱情发出追问。梁祝在爱情与艺术之间成长,在自我与人生中找到方向。有时男,有时女,无论是性别或是心灵,都成为了无法用眼睛去看见的东西。但若用心体会,就能发现这个"我是谁"的问题,抛给自己,也实在需要一生去实践与追寻。 
   
   原著中祝英台不敢告诉梁山伯自己是女扮男装。而现实里,无论是祝英台亦或是梁山伯(其实是我们)都不愿让自己的真实流露出来被别人所知。常听一句话"认真你就输了",大概也是一个人不愿意面对失败或是被拒绝的隐藏自己内心的说辞。 梁祝的爱情与成长放在艺术学院里多一份浪漫,而这样的一份浪漫放在剧中也与原著一样被多年累积下来的[ 传统 、[ 封建 所打压。令人惋惜。但若我们皆是梁祝的继承者们,那又有何畏惧? 至少我们在剧后 还有 现在 ], 还有[ 自我 (如勇敢追寻),还有[ 生命之爱] 。噢对了,我们还有[ 艺术 ……艺术本不就是生活态度不是吗? 简直太浪漫。 
   
   
   假如我们愿意成全这份浪漫。 
   
   
   假如我们愿意继承这份浪漫。 
   
   
   
   
   
   
  ======================================================================================================================================================================
   
   
   
  不是不愿提马文才,也不是漏写下半场剧评。 
   
  自觉得再看一次,才能写得完全。 
   
  太多没写,但想写的也太多。 
   
  最后附上分场(后再补细): 
   
   
  一、求学受阻 
   
  二、初遇 
   
  三、安静 
   
  四、入学试 
   
  五、静物画 
   
  六、放大 
   
  七、孪生儿 
   
  八、明暗对比 
   
  九、艺术学院 
   
  十、日常生活场景 
   
  十一、一个人 
   
  十二、浪漫主义 
   
  十三、镜子 
   
  十四、原真性 
   
  十五、风景 
   
  十六、父亲的自画像 
   
  十七、面对现实 
   
  十八、访师 
   
  十九、无常 
   
  二十、化蝶 
   
   
   
  #######################################################################################################################################################
   
   
   
  二刷后总算把下半场也给补了补。 
   
   
  再看会因为对台词与曲子有熟悉度而更能去看见一些细节,比如整场剧对于围裙的运用——可以是襁褓 可以是抹布 可以是画板 揉起摔在地上是愤怒 叠好捧在手里是平静 穿上等别人为你系上是亲近 ... 
   
   
  在比如一个个白色犹如石膏的方形箱子 不同的堆砌方式 让它们可以是矮墙 可以是座椅 可以是作品 可以是行李 扛起是负重 摔下是发泄 跨越是奔跑 坐下是听讲....光影的运用让这样的白色方形更美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