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5-05-07 Christine_handing
原以为看这部剧我会哭个稀里哗啦,老实说,出门前,准备好了纸巾,怕不够用,还特意拿了包新的^_^。看过预告片,带入感很强,听到一些很好的句子,便对这部剧充满了期待,也提早很多天订好了票,还是非常靠前的位置,4排27.
演出开始没多久,我就拿出了纸巾,怕等眼泪涌出来再去翻包来不及,甚至还提前打开了一张放在手里^_^。但是一部剧直到剧终,只在大姐很痛苦的一个人在那里挣扎的时候,我是真的掉眼泪了以外,其他时候,根本就没有到要流泪的程度。
但毫无疑问,它还是部能引起我强烈共鸣的剧本。首先,我也是个大家眼里所谓的“大龄剩女”,某种意义上来讲,我也恨嫁,另外,我看过预告片,尽管片子并不长,就有几句台词让我很有感觉。后来整部观看下来,也几乎能在每个姐妹的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
大姐因为初恋带给自己的伤害久久不能释怀,不能相信任何人,当意识到自己在爱的时候,会退缩,害怕,害怕爱不能长久,宁愿主动毁灭它。我们都有这样的时候,怀着满满的美好的期待,那么用心的去经营一段关系,最后悲哀的发现不过是自己的独角戏,美好想象的幻灭,带来的痛苦是蚀骨的。很难说,你恋爱的时候,爱的不是自己想象中的那个人而是真实的那个人。所以,每段关系,其实多多少少都带着某种程度的幻灭吧,只是有的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看透这些,不太放在心上罢了。
二妹,哈,用她自己的话说,性经验丰富的二妹,睡了自己姐姐的初恋。这个角色是如此的厌恶自己以至于如此堕落。身体的堕落,某种意义上也代表着灵魂的堕落吧,至少对于目前的我来讲,是这样的。我也有过堕落的时候,感受不到希望,害怕做自己生活的主角,想钻到别人生活里做配角,以为这样就不用那么费力的生活,以为一切会变得更好,其实根本就不是这样。当你自己都不当自己是一回事的时候,别人又岂会当你是一回事。以前我总不明白,一个人何以可以堕落到自弃到这种程度,完完全全的放弃自己。看过这部剧后,我找到了答案,这根源于对自己的不认同,对自己深深的恨意,所以才这样惩罚自己。
三妹,一个过着“二手”生活的人。把自己关在房间里看书,从书里找安慰。她一方面羡慕其他姐妹的生活,不管他们的生活是香的臭的,毕竟他们都是在真实的经历着“一手”的生活。另外一方面,她又看不起她们的生活,也许离她在书籍里阅读到的那些美好的生活比起来,她们的各种不完美,各种的血淋林。看到这里,我想到生活里我们会看到的那一类人,借由某种东西逃避真实的生活,当然包括也会想起自己曾经的经历,自己也有过躲在书籍和音乐里生活的虚幻的日子。我的观点是,我觉得那部分生活不可少,但是真实的经历显然更为重要,不管它是好的,坏的,还是糟糕透顶的,你经历过,比你缩手缩脚,什么都不去经历,要好得多。所有的事情都会让你成长。只要你用心,只要你的智慧随着时间在成长,那么,你在世间碰到的所有好的,坏的……最终,都会成为祝福。但愿我的存在 ,成为别人的祝福。但愿我经历的,都成为我自己的祝福。
四妹,这个角色貌似有些精神分裂。人前一个样,人后一个样。被催眠后,才能看到她摘下面具的样子。这样活着真累呀。这个角色离我比较遥远^_^。
现在再来总结一下,为什么我没有被剧情感动到哭,我写出我能想到的:
1.也许有字幕更好?我是第一次看话剧,我感觉偶尔有时候,没大听懂台词,这时候,如果有个字幕辅助一下会比较好的吧。一旦落下几句台词,看后面的会有那么一点灰心,也许跟我稍微有点完美主义有关吧。
2.受大陆限制,应该做过改编,某些剧情甚至做过删减,所以,某些地方还不太能够把观众完全带入,缺一口气。
3.音响。某些台词貌似是放的录音,不是特别清晰,还有一些台词,念法比较轻飘飘的,朦朦胧胧的,感觉基本听不太懂,影响我对剧情的理解和衔接。
4.演员演技整体来说不错,但是,还是有所欠缺。为什么这么说,舞台剧本来就需要比较夸张的一些方式来表现,有些演员阅读台词的时候不够有激情,或者某些台词激情不够。不知别的观众怎么想,我是有这样的感觉。
5.最后那个莫名其妙的美好结局,我不太喜欢。我觉得改成比较开放的结局可能会更好,多留给观众一些想象的空间。而且,最后那句感动过很多人的情话,新郎带着喜娘的天真,新娘带着新郎的智慧……我并不认同啊。我觉得所有幸福的婚姻,需要两个有智慧的人去经营。天真当然要有,但是智慧永远是第一位的。
……
以上是自己的一些拙见,希望能被阅读。我的第一次话剧,献给了《I hate therefor I marry》,这是个美好的开端,我想我会去观看越来越多的话剧,对林奕华的所有作品都充满了好奇,希望这些作品都能在此来上海巡演。
Christine_handing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