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同行评论

(2007-09-20 11:21:54)
标签:

影评/乐评

分类: 媒体报道及评论
    「林奕华从这群合作者身上看见台湾,我则从戏中对物质社会的敏感中,看见了香港。」

——鸿鸿 (台湾剧评家/剧场、电影导演/诗人)

  

 

 

   「《包法利夫人们》采用拼贴的表现逻辑,但我以为,比起大多号称跨文化的制作组合,这部作品却灵肉一体,完全不见拼贴的痕迹。」

  ——鸿鸿 (台湾剧评家/剧场、电影导演/诗人)

  

 

   林奕华把香港文化中心剧场布置成一个课室,整个戏就是一节约三小时的法文课,最后归宗的C’est la faute de la fatalitè(错的是命),既是夏尔对失去夫人的自解,也是一群台北年轻人阅读《包法利夫人》这经典禁书过程的笔记。

   简单说来,林奕华关怀的既是原著,更是以台湾传媒为代表(而不只存在于台湾)的肤浅而庸俗而庸俗的揭秘风气。于是,整个戏乃以集体阅读《包法利夫人》为经,以展现名人隐私的访谈节目为纬。前者,是原著不同片段简约而深情的念白或表演;后者,是电视节目风格浮夸的演出。彼此互相穿插,十分好看。

  ——张秉权博士,剧评人,《香港戏剧年鉴2006》

  

 

   「《包法利夫人们》跟林奕华过去的作品一样,以多角度观察当今会的光怪陆离现象,并以富趣味、好笑的形式和风格,发表新鲜且有启发性的意见。」

  ——张锦满( 香港资深文化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