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部分瓷器胎骨泛红成因述略

(2009-08-30 18:39:57)
标签:

原创

瓷器

考古

文化

杂谈

分类: 赏瓷晤语

部分瓷器胎骨泛红成因述略

我们有时会见到唐宋白或青瓷、宋元钧瓷、元明清青花等部分瓷器上釉内胎骨泛红或一件瓷器上有局部胎骨泛红的现象,当然也有泛微红的(见图片1),这种现象是怎样形成的呢?现结合一件明洪武青花罐胎骨变化过程试论瓷器胎骨泛红的成因如下(注:瓷器露胎处的表层火石红不属本文探讨之内)。

部分瓷器胎骨泛红成因述略

图片1

部分瓷器胎骨泛红成因述略

图片2

才得到此件明早期青花罐时(见图片2),胎骨洁白滋润、器声如磬,因嫌釉面上的部分棕眼处有油黑色的污垢用水洗刷均不能除去,便索性在清水里浸泡了几天,取出发现器身的重量增加了;当天时为确定该器的准确年代,便用塑料袋封好拿到眼力好的藏友处请教准确年份,回到家后因其它事情的耽搁,顺手把密封好的瓷器放到了储藏室里,一个半月后才想起还有件水泡瓷在塑料袋里封着,去找出来一看傻眼了!这是因此罐的局部胎骨不仅出现了泛红现象,而且器声开始发闷了,同时,也失了去清脆悦耳之声(见图片3)。

部分瓷器胎骨泛红成因述略

图片3

此件青花罐胎骨前后变化的过程,至少说明以下几点问题:

一、部分真正的瓷器出土后,如长期处在干燥环境中,一但着水会出现胎骨吸水,器身增重的现象。

二、部分瓷器出土一段时间或几年或很长时间后,如果将其浸泡使之吸足水份,长期储存在密不透风的环境中,各别会出现釉内胎骨泛红现象,只是泛红情况的轻重不同而已。

三、部分瓷器出土时就存在整器胎骨泛红或局部胎骨泛红的现象,应与它们所处的坑口有关,即该器应长期处在一个干湿交替的环境中处在恒湿坑中的瓷器,釉面和胎骨则很少发生变异现象。

四、部分元和明代中早期收以前的砂底器,有的底部胎骨出现糠胎现象,将器皿倒置在圈足内盛上少量的水,有时会有胎骨内里深层泛红情况发生,待水蒸发后又会返还原来胎色。

五、部分龙泉、临汝窑、宋官窑等瓷器不同时期的胎骨,因瓷土所含矿物元素或配方比例的不同,出现的紫褐色或浅褐色胎骨变异,也都与它们在地下处的干湿交替环境有关联。

六、部分真品瓷器胎骨泛红或略微红色,均是胎骨深处向外呈色,色阶深浅过度自然,而高仿品则是呈色僵化没有过度自然的色阶感。也有一部分仿官窑的瓷器能做出紫口效果,但紫口呈色僵硬、色阶感不强,胎骨不是过轻过重就是过于粗松。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