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书法名家作品邀请展在天津武清隆重举行

标签:
鲜于璜碑老子书画名家访谈中国老子书画院苏清杰文化 |
分类: 书画新闻 |
(记者
苏清杰 天津报道)
武清文化底蕴深厚,历史悠久。史载于西汉初年,设泉州、雍奴二县,至唐天宝元年(公元742年)定名武清,距今已有2117年的历史,为天津地区最早的建制县。公元2000年6月13日,经国务院批准撤县建区。早在以漕运为主要交通方式的历史时期,武清就借“京杭大运河”贯穿全境,北拱神京,南临渤海,上达京兆,下连江浙之交通优势,为武清文化发展提供了优越的环境条件。南北文化的交流,帝王将相和文人骚客的过往、驻足,给古老的武清留下了大量的文化积淀。其中最富盛名的,当属1972年5月在武清区高村乡兰城村出土的东汉《鲜于璜碑》。
http://s12/middle/4e7017a7tad5e6d199b3b&690
“鲜于璜碑”是中国东汉的重要碑刻。全称为“汉故雁门太守鲜于君碑”。立于延熹八年
(165),现藏于天津市历史博物馆。全碑包括碑座与碑身两部分。碑身两面刻文,碑阳17行,满行35字;碑阴15行,满行25字,总计
827字。绝大部分保存完好。碑文主要叙述鲜于璜的祖先世系及其生平仕历。鲜于璜初举上郡孝廉后,曾为度辽右部司马、赣榆令、太尉西曹、安边节使等,终官雁门太守,卒年81岁。碑阴铭文颂扬死者功德,并记录了鲜于一家的世系。碑文字体结构谨严,浑朴苍劲,含蓄沉着。以方笔为主,与以圆笔为代表的曹全碑等汉碑书体不同,为汉隶中方笔流派的典型代表,对古代碑刻与书法发展史研究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为当今书坛提供了一件新的难得的汉隶范本。据考:鲜于璜碑是建国以来发现的最完整、艺术水准极高的东汉石刻,是汉碑中的珍品。也是新中国成立后出土的最为完整的汉碑,且字迹清晰、字数最多,字体方正苍劲,是方笔汉碑的代表作,对于研究我国历史文化发展与书法艺术脉络传承,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出土后曾震惊海内外。此次全国书法名家作品邀请展便以世人瞩目的《鲜于璜碑》为主题命名。
http://s9/middle/4e7017a7tad5e6eda2858&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