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画大家王心元50万沁彩作品捐赠老子书画院

标签:
王心元中国沁彩画书画名人苏清杰中国老子书画院文化 |
分类: 书画新闻 |
http://s9/middle/4e7017a7t9cfa9137a0f8&690
(王心元捐赠的中国沁彩画--秋色)
王心元原名王志远。斋号正黄门,满族正黄旗,家传渊远,文根深厚,自幼随父习字学画,善山水,习人物,工书法,金石鉴赏。现任中国美术家协会敦煌创作中心主任、中华书画研究会会长、太行山书画院院长,天津市文博学会书画收藏鉴赏委员会顾问、研究员。多年来,他到晋、冀、鲁、豫、辽、蒙各地采风写生,并致力沁彩中国画的研究探讨。几经坎坷,几经探求,几经突破,终于掌握了沁彩中国画的画法和运用,并被业内称之为“中国沁彩画家第一人”,而广受热捧。
据考:曹雪芹是中国画史上第一次明确指出“光”的作用的人。即“敷彩之要、光居其首”。同时也感到“光之难以状写也”,“若畏光难绘而避之忌之,其可异于因噎废食也哉”。由此可见,中国写意绘画中运用色彩的难度之大,足以令画家避之忌之,这也是中国绘画色彩发展落后于水墨发展的原因所在。从近代黄宾虹的大写意山水画,运用了精到的笔墨,表现出大自然中浑然天成的特点;到李可染在山水画中,大胆运用逆光手法,创造性的推出了中国画的光影关系,促进了中国画的发展。多年来不少画家在探索中国画改革的过程中,已经认识到色彩在中国画的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性。在不懈的努力探索一条运用色彩的道路,但却收效甚微。
“笔墨当随时代”。中国画发展到今天,时代的前进给予人们更多的思考。王心元追随大师们的脚步,拜大自然为师。在近十几年的写生和作品创作研究中,迎难而上、不避不忌,认真观察多光源的色彩变化特点,并把这种丰富的变化用色彩在中国画中最大限度地表现出来,使得所画物体的体积感、立体感空前增强。王心元笔下的山川、河流、森林、树木、小草、鲜花跃然纸上,给人以极大的视觉冲击力,使人从中感受到中国画全方位进入色彩后的魅力。这就是“中国沁彩画”,或曰“沁彩中国画”。
王心元此次捐赠的作品,是用“中国沁彩画”的表现形式,对光与色的表现进行不同的尝试。他在捐赠时又现场作画,还当众演示“中国沁彩画”画法。其作品完全使用中国画的基本元素:生宣毛笔、墨、水、中国画颜料,不使用任何胶、白矾、盐、牛奶等等辅助手段。在绘画笔法上,既坚持书法用笔方法,又融入了自己的风格特点;在色彩的晕染上遵循了“敷彩之要
http://s7/middle/4e7017a7t9cfa9906a166&690
中国老子文化发展公益基金管委会常务副主任、中国老子书画院院长苏凊杰热情接侍了王心元的捐赠。学者岀身的苏清杰在接受采访时对记者说:如果用‘画如其人'来形容王心元的作品,那是再恰当不过的了!可以说,王心元的沁彩中国画文化气息、品格趣味,都是他人品和学养的集中体现和流露。他的作品不但蕴涵着无穷的魅力,而且从深厚底蕴中显示出少有的神韵。他的沁彩中国画也最大限度地彰显岀“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老子哲学思想。而且把传统的中国画创作,向前大大地推了一步。正如因如此,国内不少收藏家也无不看好王心元的作品,他的沁彩中国画,每平方尺也从1998年的0.6万元,飙涨到目前的3.5万元左右。而他这次捐赠的“秋色”沁彩中国画,是他在国家画院美术馆参展的重要作品,更是他沁彩画中的精品,据保利拍卖行专家评估,每平方尺应在6万元以上,总价值约在50万元左右。
著名书法家陶荣祥、著名书画评论家荊燕平、著名书画家任学之以及魏华教授也出席了王心元的捐赠仪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