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寺院建筑设计 |
该片文章已发表《城市建筑》月刊(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建筑与景观5.2007
NO32.《再现曼陀罗-平顶山香山寺景区规划设计》.

根据景区的功能定位,围绕“弘扬观音文化”与“真香山”两大主题,结合旅游公共设施的合理分级配套,综合考虑景区内的功能、道路、山脉等自然与人文地理现状,本着利用特色旅游资源的磁性、采撷自然山水之灵气的精神,特将景区划为7个功能片区,以便形成资源有效利用,方便旅游、方便宗教活动、方便管理的分区结构。
7个功能片区分别为:入口及综合服务区、香山寺院区、塔林区、东龙山游览区、西龙山游览区、红石寨遗址公园区、观音文化苑区等。

寺院区内部按照四重院落设计,规划突出观音为主尊的文化特色。山门、天王殿、大悲正殿、藏经阁利用地形高差层层展开,气势不凡。第一进山门拟设售票处,过了山门游客可沿两条流线供游客参观,一条是沿主轴线上的台阶拾级而上,另一条也可沿东侧的风雨廊道而上。在山门后东西两侧各安排一个配殿。第二进天王殿拟两侧供四大天王、中间前供弥勒佛,后供韦陀天尊,在天王殿前广场东西两侧分别安排钟楼、鼓楼。第三进为大悲正殿,供四面千手观世音,(《千手千眼大悲观世音菩萨陀罗尼经》),两侧设僧寮及配殿。为突出大悲正殿为主尊,在大悲正殿前充分结合地形设层次错落的大广场,在中心设戒坛,并在两边各放一座金幢,以加强对称效果。广场结合地形分三层叠落,为参观人流提供了良好的景观界面,广场上通过各式铺装追求整体建筑群中丰富的空间细节和场所感,层层退台的广场也为参观人流保证足够视距观望到后面的观音大士塔。最后一进为藏经阁,建议设为三层,下层为会议室,中间夹层与三层为佛学图书室,藏经阁为阁楼式传统建筑形制精品。游客通过藏经阁三层外的广场进入120步台阶,拾级而上以后进入以宋代遗塔大士塔为中心修建的曼陀螺。


后一篇:竹山县郭山歌坛规划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