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原创作品情感两性 |
分类: 随笔感触 |
文/清风朗月
有人说,人的心态是会慢慢改变的。不说别的,就拿QQ来说吧,,刚刚开始申请的时候,只要是有加好友的,都会不加思索的给那人加了,申请QQ时间长了,对这加好友又有了新的想法,因为没有那么多时间精力,所以自己很少聊天,加了很多好友,有的一次话都没有说过,这样的加好友也就失去了意义。
对于QQ,朋友问为什么总不见我上线?也许没有时间聊天是最好的回答。当然也不是自己从不聊天,有时候在QQ上也和朋友说说话,以前的QQ好友都是网上的居多,现在几乎不加网上好友了,除非是博客中熟悉的博友,而现在一般加的都是身边的同事朋友。前段链接了自己的QQ空间,后来自己也把它隐藏掉了,因为那样别人就会知道自己的QQ号,现在自己对这加陌生人真的没有了兴趣。
昨天和生活中熟悉的朋友聊天时,朋友说他也从不加陌生人的。现在只要有加好友,我一般先查看对方的资料,也许什么年龄段的人,会跟自己那个年龄段的人会有同感和共鸣一些,年龄相差太多,太大和太小都会没有兴趣的,我想这不但是我的观点,也是很多人都会有的想法。除非你在资料上隐瞒了你的真实年龄,从这个隐瞒年龄来说,也可见网络有太多的虚拟,如果我们看一个人的博客,他(她)自己不放自己的真实照片或不在文中透露自己的真实年龄,我想很多人会不知道博主到底是一帅哥美女呢?还是一糟老头或人老珠黄的老妈子?
说到这里,想到一件好玩的事情,说有一对网恋的网友见面,却是一对母子。这样的事情太尴尬,有人说网友还是不要见面好,我觉得也很有道理,有的人在网上感觉不错,见了面却让人大失所望。
一直很喜欢刘半农的诗《教我如何不想她》,此诗后由赵元任配曲,传唱甚广。十年后刘半农与读者见面,一女青年如是说:“原来是这么一个糟老头。”刘半农回来后又写诗一首:“教我如何不想他,可能相共吃杯茶?原来这样一老朽,教我如何再想他?”而网络与现实的尴尬可能更多。
也许在网络上,我们喜欢一个人,仅仅是因为他(她)的文字,因为对方的文字而爱上他(她),但对方到底年龄多大?长得怎样?我们并不知道。
以前看到博客上很多人放自己真实照片,现在我看到放自己真实照片的博友越来越少了。现在大家都喜欢弄一美女或帅哥的照片,这样你就不知道他(她)的真容,更不知道他(她)的真实年龄了。
这样当然有好处也有坏处,对自己足够自信的人,可以放自己的照片,这有助于大家对博主的了解,但也有的人自己的照片实在不敢恭维,我记得有一次我看到一博主的照片,简直惨不忍睹,当时就关了此人的网页。所以如果你是一恐龙或东施,还是别放自己的真实照片为妙,因为那样大家会没有了看文的兴趣。
不过是美是丑,是否放自己的照片,都是个人的自由,自己的地盘自己做主,别人无权干涉。而且这放不放照片也与个人的性格有关,爱放不放关别人什么事情?不过话说回来,网络是虚拟的,大家还是喜欢看到帅哥美女的照片。对美的向往是大家共同追求的,所以你的文章即使写得很烂,你弄一帅哥美女的照片,别人看着也会好受一点,这样的推理从心理学角度上来说是正常的也是不无道理的。
现在很多人也意识到这一点,不再放自己个人的照片了,大家都弄一帅哥或美女的头像,看着舒服,想像空间无限。呵呵,人都是好奇的嘛,在网上给别人留点想像空间会更好,有了这想像空间,反而会更有韵味。
当然这纯属个人观点,还是回到自己文章的主题,网络上,你爱上的是对方的人还是文?
茜
茜是个文学青年,早在大学读中文的时候,她就喜欢写作,读过的小说不计其数。她最痛心疾首的事就是入错了行,没办法,当年找工作就像抢山头,能抢到个广告文案的工作已属不易,吃饭要紧,至于文学情结,只好作为业余爱好了。
前些年,茜和别的女孩儿一样,昏天黑地地忙着谈恋爱,与男友海誓山盟地爱了一场,最后却还是分道扬镳。茜有些伤心,她敏感多思的文学情绪被失恋的痛楚调动起来,于是萌生了想写点儿什么的想法。
偶然的机会,她在百度搜索框里随便键入了几个字,继而误打误撞进入了一个论坛。在那里,她看到了一个名叫诚的人以及他写的文章。
也许是失恋的缘故,茜对诚的文字一见如故。出于对他的文笔和思想深度的迷恋,她冒昧给他写了一封邮件。那天真的很偶然。茜随意在百度上搜索了一下,又随手点开了几个网站,结果就看到了诚写的文字。他的文字是发表在一个论坛上的。
本来,茜对这种网文并不感兴趣,茜总觉得,那都是些无聊的人在无聊的时间写下的无聊的事,算不上是“文学”。但诚的文笔却不经意地吸引了茜。在茜看来,他的文字犀利而不失细腻,字里行间,没有太多华丽辞藻的堆积,也没有无病呻吟,看似随意的语句,却字字都显示出深厚的文学功底和思想内涵。
他写的是一篇关于爱情的小说,茜搜到的是写失恋那一章。看了一段之后,茜被深深地触动了。他所表述的情绪与茜何其相近!好像他是茜肚里的蛔虫,所有文字都是为茜写的一样。
茜忍不住查看作者资料,资料很简单,只写着:诚,男,38岁,文字爱好者;此外除了一个电子邮箱就什么都没有了。茜发现,他差不多每隔一个星期就在论坛上贴上一段文字,写的是一部长篇小说。不知是这个论坛太冷清,还是他的文笔不受喜爱,小说的点击率并不高,可他却坚持连载,已经贴了十几页了。
于是,茜从第一页开始读起,足足看到后半夜,才把前面所有的章节读完。当茜揉着熬红的眼睛、打着哈欠关掉电脑时,天已经快亮了。茜让自己尽可能舒服地躺在床上,蒙蒙眬眬快要睡着的时候,还在想着诚小说里写着的一句话:“失恋好比一场大手术!”文章以最切肤的痛让茜记住——什么是失败、失意、失望和失去。
从那以后,茜就不可救药地迷上了诚的文字,每个周末,茜都守在电脑前,等着抢沙发看他最新的帖子。有时,茜会跟帖,说些看后的感触,但奇怪的是,他从不回帖。茜沉浸在他的作品里,也对这个谜一样的男人产生了极大的好奇心。
茜想和他交流,想跟他谈谈文学、谈谈爱情。当这种感觉越来越强烈,直到难以抑制时,茜给诚发出了一封电子邮件。第二天,茜就收到了他的回复。他说:“这是我收到的电子邮件中,文字最优美的一封信。”茜看着这句话,笑了。感觉和他的心灵已经超越时空拥抱在了一起。
接下来的一切也没能脱离俗套,茜和诚的电子邮件往来持续了半年多。和他通信确实是件令人兴奋的事。他的思想和他的语言总能触动茜心灵最深层的地方,他对世事的洞明、对感情的敏锐触觉,都让茜不得不仰望他。在现实生活中,茜从没崇拜过任何人,但茜想,自己已经在崇拜诚了。
那时茜才知道诚生活在距离自己不远的另一座城市中,在网络以外,他是一名医生,已婚且已做父亲,最大的爱好就是在网上尽情用文字抒发情感。刚巧,茜有个去那座城市出差的机会。茜小心翼翼地在信中问他:“我们可不可以见个面?”没想到,他真的答应了。
那是一个秋天的傍晚,在一个公园门口,茜终于见到了现实中的他。长得有点老,和网上的他判若两人,茜很失望。在茜的想象中,这么一个有深度的男人,应该是风度翩翩的,可是。。。。。
不过,出于半年来对他的仰视与迷恋,茜还是为这次见面感到心跳不已。他很有礼貌地请茜吃了饭,然后问茜想去哪儿。茜说:“找个安静的地方说说话吧。”他盯着茜看了几秒钟,没有再说什么,剩下的时间里,茜一直和他谈论有关文学和感情的话题。他们聊得很投机,大有相见恨晚之意,直到很晚他才离开。
现在,茜依然在每个周末的晚上守在电脑前,等着看诚的文字。那种期待和不安很像谈恋爱。茜承认自己是喜欢诚的,但茜喜欢的不是他本人,而是他的文字,还有文字里流露出的他的内心世界。
茜依然给他写邮件,把一些生活中的随笔寄给他;他也会及时回信,写些即兴的作品应和,或者干脆发表看法,大谈特谈意识流文学和超现实主义写作手法。茜喜欢这样的交流,如天马行空,不受任何世俗的制约。
每当此时,茜的大脑都处于异常亢奋的状态,文思泉涌,如有神助,手指在键盘上尽情跳跃,好多优美的句子自然而然地流淌出来。那段时间,茜写了很多东西,也贴在那个论坛上。茜的网名是“诚妻”,诚也是茜最忠实的读者。
他们互相抢沙发,在人丁稀少的论坛里过起了“二人世界”。这是最让茜感到快乐的事。偶尔,他也会提及那一次的见面。他说茜是个有味道的女人,问茜是否有机会再去出差?
茜不置可否,也许她更喜欢跟他进行心灵上的交流。在茜的意识里,茜所崇拜的不诚应是个情色男人,而应该是被缪斯眷顾的不食人间烟火的天使。现在,茜已经习惯了在每个周末的晚上守候在电脑前,等待他上线,期待他最新的文字,也期待着和他进行一场海阔天空的辩论。
茜的直觉告诉自己,他也有着和茜同样的感觉。有时茜会很认真地想:自己和他之间到底是什么关系?茜已经分不清自己对他的感觉究竟只是纯粹的崇拜,还是一种爱的迷恋。
茜想自己应该是爱他的,只不过,这种爱仅仅保留在精神层面上,和距离无关,和一切物质的东西都无关。如果非要给这种感情下个定义的话,茜想,自己和他之间,只能算是谈了一场“精神恋爱”。
一个月前,茜交了一个新男友,是个很实在、很踏实的小伙子,用茜的话说“俗人一个”,与浪漫啊,艺术啊,文学啊通通不沾边。但茜说,自己有可能嫁给他。
她和诚依然继续每周几次的通信,依然在论坛里不断贴出自己的小说连载。她很享受这场“精神恋爱”,希望能永久这样下去。但她还没有仔细想过,当现实中的恋爱与这场精神恋爱发生冲突时,她该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