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话多不如话少   多言不如多思

(2008-02-14 08:48:35)
标签:

原创作品

心情感悟

分类: 随笔感触

文/清风朗月

 

写博时间长了,在网上可能有的朋友以为我是一个很活泼的人,其实生活中的自己并不是很爱说话的。如果生活中的熟人朋友看到了我在网上的一些留言回复,可能会觉得不可思议,因为有时候自己也会回复一些很调皮的话,这不大像生活中端庄文静的自己。而网上的朋友,我如果对他(她)说,我的性格是比较文静的,他(她)可能又会说:“不像啊,看着你很好活泼的呢。”这种现象让自己也觉得很好笑,有人说网上网下是可以不同的,我觉得自己其实也没有什么不同,至于文静的自己在网上让大家觉得有点活泼,也不过是在文字上而已,而生活中真正的自己,说话是并不多的,更不是活泼的!
 
因为自己不太爱说话,生活中,我也不太喜欢那些很多话的人,婆婆妈妈,一天到晚嘴不停,东家长,西家短,是很让人讨厌的,这样的人也是最俗气的典型。泰勒斯说:“多言不表明有才智。” 古人也说“人要三缄其口”;孔子亦云:“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西方有名言:“妙论是银,沉默是金。”我自己是那种话不多,但是也不闷的人,如果遇到谈得来的朋友,我也不是很木讷的,也会有话说,我自己也喜欢不多言的人,在一大堆人的聚会里,我很少说话,一方面是因为自己是真的不习惯在那里表现自己,另一方面是自己希望多听少说,静静的在一边看别人说话,有时候也能学到很多东西,有的人说得好,可以学来,变为己用;有的人表现不佳,说错了什么,自己会明白以后也有哪些是值得自己注意的,其实我觉得聪明的人是应该少说多听,少说多思的,这样也更容易让自己进步。
 
记得一次和人在饭店吃饭,一胖子从头到尾嘴巴没有停过,他说自己是武大的,看他那夸夸其谈的性格,和他说话的水平,我真怀疑他是不是武大的,这样的气质可玷污了武大的名声。有一句话大家都知道,“言多必失”,人们常说:“沉默是金”,认为沉默可以替代一切言语的表达,有种一切尽在不言中的感觉,其实我更欣赏那种“讷于言而敏于行”的人。
 
我们很熟悉的一句话“沉默是金”,这句话很朴素,却蕴含着极耐人寻味的真理。我本人更喜欢少说话,多思考。也就是两多一少,即多看,多想,少说。其实形式上的静止,并不代表思考的停滞。恰好相反,深邃的思想,正是来源于那看似沉默的思考过程。有的人喜欢夸夸其谈,将并不成熟的思想,过早地说出来。这样,对于他自己,失去了进一步思考提高的机会,使本来可能很有价值的想法,随口溜走了。而对于听的人,由于说者的滔滔不绝,很容易忽略了其谈话的重点及思想的核心,随耳一听罢了。还有的人因为说话前缺少足够的思考和语言的组织,造成言不达意或逻辑不清,反而影响了感情的交流,真是欲速则不达。难怪有人要感叹:“要了解一个人的思想,最好是看他((她)写的文章,而不是和他(她)交谈。”为什么?因为人们在写文章前会仔细推敲,然后才落于纸墨,所以清楚,流畅。
 

由此可见,思想需要语言的表达,而语言的形成更需要经过冷静思考和反复推敲润色的过程。一个朋友对我说:“你知道人为什么有两只眼睛,两个耳朵,却只有一张嘴吗?为的是让人多看,多听,多想,而少说两句!”言语是一个人的行为影子,我们常常因为言多而伤人,言语伤人,胜于刀伤。因为刀伤易愈,舌伤难愈!一个冷静的倾听者,不但到处受人欢迎,而且会逐渐知道许多事情。而一个喋喋不休的人,恰似一艘漏水的船,每一个搭客都巴不得赶快逃离它。多说招怨,瞎说惹祸。正所谓言多必失,多言多败!

 

一个夸夸其谈,多嘴多舌的人,素质高不到哪里去!一个说话随便的人,多半是没有责任心的,也无多少诚信可言,所以说,话多不如话少;话少不如话好;多言不如多知。智者说:凡有德者,不可多言,有信义者,必不多言;有才能者,不必多言。多言取厌;虚言取薄;轻言取侮。一个人说好,而且说得好,才可视为会谈者,做为女人,我自己不喜欢太多话,多思少说,是自己的性格,生活中其实不管是女人还是男人,大家都不喜欢那种多嘴多舌,夸夸其谈的人,如果你没有一个敏锐的头脑,没有渊博的学识,没有幽默的谈吐,还是少说,虽然不能像白岩松那样让人羡慕他的口才,但也不会招人生厌。有人说一个人如果没有机智的谈吐,又没学会适时的沉默,对他(她)自己和别人来说,都是灾难,我们常因说错话而后悔,但从未因为沉默而后悔!

 

常言说得好:“祸从口出,病从口入”,这可真是“成也说话,败也说话”。一个有素质的人,是不会夸夸其谈,多嘴多舌的,我们生活中说话,尤其是现在这个社会,人与人之间,信任度越来越差了,而说话说多了,可泄露的东西实在太多了,多嘴招致的误解也太多了,话说回来,我们又不是外交部发言人,每一句话可以做到不出错,我们也不是格林斯潘,靠嘴皮子吃饭,所以我们还是少说多思为妙!

 

做一个稳重的人,做一个有素质的人,说话三思而后说,不要冒冒失失,不要夸夸其谈,更不要多嘴多舌,让我们的生活中多一些高质量的谈话,少一些闲言碎语。喀隆说:“不要让你的舌头超出你的思想。” 芝诺说:“我们之所以有两只耳朵而只有一张嘴,是为了让我们多听少说。” 少言是思想者的道德,唯有少言才能多思。舌头超出思想,那超出的部分只能是废话。如果你珍惜自己的思想,在表达的时候也必定会慎用语言,以求准确有力,让最少的话包含最多的内容……

 

 新浪女性博客首页、锐博客首页推荐

--------------------------------------------------------------------------------------------------
 

PS:在自己的每一篇文章中都配了音乐,这是对文章起一种画龙点晴的作用,更是源于自己对音乐的喜爱,从小就喜欢看书,也喜欢音乐,而音乐和书是自己一直以来的最爱,现在有了电脑,看书搬到了网上,而生活中却很少拿起书本了,可是对于音乐的喜爱一如既往,喜欢在心情好的时候打开音响,静静地听着喜欢的歌曲,在歌曲的旋律声中轻轻地放飞思绪,在歌声的词汇中默默地感受自己的一份心情……
 
欣赏音乐是一种美的享受,经常聆听音乐,能得到一种放松。而对于听什么曲子却是随心情而定的,有时候喜欢听一些缠绵的曲子;有时候喜欢听一些优美的轻音乐;有时候又喜欢听一些动感的舞曲。美的音乐能够“荡胸涤腑”,能真切而深刻的让人体验到心胸的空灵和洁静,从而忘却世间的烦恼,享受心灵的自由与放松!
 
中国的佛教宗旨是一个字“空”,中国的道教宗旨是一个字“无”,中国的儒教宗旨是一个字“仁”,中国文化中的这种致虚;求同,表现在音乐上,就有了“空灵”。我觉得只有在自己心情好的时候听音乐才能享受到那种“空灵”的感觉。也才能洗清心头的杂念,在音乐中得到一种彻底的放松……
 
每一首歌曲都代表着不同时代的心音,每一首歌曲都讲诉着一个故事,诠释着一份心情,每一个人在喜欢与不喜欢之间选择着歌曲,因自我的心情决定着听歌的爱好。歌是人快乐的心曲,歌是人心伤的陪伴,于歌声之中感受着朋友般的心语,将心情放飞于歌声的旋律中,慢慢地将心恢复平静,在沉静的恬美之中静静地体味着一份诗意的美……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