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梓悦:天真未凿
2018-04-03 拾捌后生
Chinese Youth Changing the
World
“寻找改变世界的中国少年”人物特辑 21
杨梓悦
未知永远大于已知
「我们学校在济南很偏的一个区,离机场很近,很荒凉,肯德基送外卖还要60块。」
这个老笑着打趣高中是村里读的女孩叫杨梓悦,平日学校不让带手机,好不容易周末放一天假,逮着她吃午饭的空档狠狠聊了会儿。
和其他封闭式管理的高中生没啥两样,杨梓悦每天早上6点起床,晚上9:50下晚自习,10:20熄灯睡觉,规律又严密。
但熟识杨梓悦的同学都说她是地主家的傻闺女,大大咧咧的,从来记好不记坏。
「我们中午有一个半小时休息,这会儿我们都会忙里偷闲,一起画画,一起练琴,可以和小乐团呆在一起。只要和同学一起读书我就非常高兴。」
她有一种感染力,聊天时语气的欢喜满得要溢出来,结结实实的,隔着屏幕都能想象她不自觉地抬起两只手在半空里比比画画,好像拢出一团火。

杨梓悦在“因爱而生”的慈善音乐会担任首席大提琴
杨梓悦从小就是科学迷,在父亲的影响下,她什么都喜欢自己动手做。
「德国人家里的车库就是一个小小的「实验室」和「维修厂」。几乎每个孩子都有机会跟爸爸或其他长辈一起在自家车库里鼓捣——比如修理家电、改装汽车什么的。」杨梓悦从小就羡慕德国的家庭工坊。
仿照着德国家庭工坊,父亲把车库改装成家庭工具房,在这个工具房里,小到螺丝钉,大到各种化学实验仪器,种种齐全,俨然就是一个「小工坊」。
「因为我妈妈爱养花,什么样的花适合什么样的土,都有讲究。我和我爸就去研究不同土壤的酸碱度,给自家的花草配营养土和肥料。」
杨梓悦不愿只当一名安静的旁观者。比起动嘴皮子,她更爱动完脑子,接着动手去做。
父女俩自己动手把鸡蛋壳晒干碾碎做肥料,喝过的茶叶包和茶叶渣也收集起来,一次次调整土壤的酸碱度。就这样,两人一边实验,一边说说笑笑,把妈妈养花的花肥给弄出来。

自家的车库就是杨梓悦的实验室
「有一回家人晚上在外面开车,不知从哪窜出来一辆电动车,悄无声息的,骑车的人穿的是深色衣服,天一黑跟穿了隐身衣一样,差点就撞上了。我们就想,这种情况下怎么让司机及早发现行人呢?
琢磨了很久,我想到很多衣服在漂染的过程都会添加荧光增白剂,这一类染料通过吸收不可见的紫外线,转化为偏蓝色的可见光。那如果把紫外线发光二极管放置在车灯里,行驶的过程中车灯照到衣服,衣服就会发光,司机在十米之外能特别及时发现前面有人,就可以减少交通事故发生概率。」
偶尔蹦出个奇思妙想不稀奇,难得的是每逢灵感涌现,杨梓悦转头就付诸行动,一头栽进实验室里各种测试捣腾。
「我们之前在路上看到过汽车追尾,一辆接着一辆撞上的,就想着做一个超声波雷达,通过超声波发射装置向外发出超声波,和接收返回的超声波的时间差来测算距离,这样可以探测车距,防止追尾。」
设计、制造、测试、改进设计、再制造、再测试,再改进设计的循环,这个过程,杨梓悦并没有因为失败而备受打击。她允许自己一次又一次失败,直到成功为止。
终于,成果出来了,在父亲的鼓励下杨梓悦把自己的小创造一步步用到生活场景,心里满满都是成就感——能实实在在解决些问题,让她觉得所有的付出和努力都是有意义的。
丨一静不如一动丨
作为不实验就死星人,学校的动手实验课成了她欢乐好玩的时光。平常课上,一般是男生动手的多,女生负责围观。有一回男生不会用热熔枪那些工具,快下课了也没完成作品。杨梓悦见状干脆上前自己动手,不一会就做完了,直把周围同学看得一愣一愣的。
直到现在,社会仍普遍默认男生比女生的数理化学得好,动手能力更强,他们有先天优势。但杨梓悦从不给自己设限。

杨梓悦在阳台上用望远镜观测星星
她喜欢看美妆视频,闲暇之余和表妹凑一起调制口红。从准备仪器、称量原料、加热溶解、装管冷却,沉迷美妆世界的「通关升级」,玩得不亦乐乎。
她喜欢cosplay,迷上一个动漫角色,就自己量体裁衣制作搭配,一点一点地还原人物。
她喜欢写小说,网上翻译同人小说还不过瘾,干脆自己动笔,舒展全部的注意力捕捉灵感,有了构想,就一边捋清故事主线,一边琢磨让人物在合理情境下立体成型……
有意无意间,杨梓悦驾驶自己的那艘船,试探着生活的边界。
「有什么想干的事情就去做吧,不要思前顾后考虑那么多,没有尝试不知道自己能干什么。」
对杨梓悦来说,等待和犹豫是世界上最无情的杀手,如果要等一个最合适的时机再做想做的事,结果只会在无限犹豫中虚度时光。
可能有人会问,尝试这么多有什么用?
杨梓悦也说不出有什么用,或许她尝试的别人也都尝试过了,或许比她做得更成功,但生活不是抽象的集合,自己动手可以看到发生的全过程。
每一天的生活,真实到可触摸。这具象的过程,给她极其踏实之感。

杨梓悦在参观光伏发电
丨You're what you
read丨
在杨梓悦的家,绕过门廊,穿过客厅,就能看到一个大书房,里面竖着一个个木制的书橱,平日里一家人要看的书,都按出版社、主题整整齐齐地码在书橱中。
其中,杨梓悦读过最多遍的是《红楼梦》。她说,不同的年龄读《红楼梦》都有不同感受。
「第一次读红楼梦,我最喜欢探春,她是一个姨娘生的孩子,一出生就被打上了『庶出』的烙印。虽然出身不高,但始终能有一条路通向高贵。她诗书、起诗社,女红针线样样拿得出手,自己把自己培养成了大家闺秀。但她的志趣却又不仅仅在于闺阁的闲情逸致,才会说出『我但凡是男儿身,早就出去做一番事业了。』这种话。她很精明能干,帮着贾府干了很多事情,试图扭转自家的颓败之势。
第二遍读,心里就会冒出很多疑问,有很多谜团想要解开。你能看到整本书里,秦可卿出场非常少,是五品营缮郎秦业的养女,从养生堂抱来的。但贾府这种百年大族,怎么会接纳出身寒微的秦可卿做自己的孙媳妇呢?书里对秦可卿卧室的铺排,还有她去世时停灵七七四十九天,葬礼极尽奢华的描写,都不太符合她在贾府应有的地位。我会去查各种资料,琢磨这背后的原因。
等到第三遍再去读,就会特别留意里面的诗词。每一个红楼人物,都有自己的一首点题诗。曹雪芹特别有诗才,能够按照每个人的个性、身份、才气写出那么多贴切的诗,把自己一生诗歌辞赋,统统都搁进去了,严丝合缝,真的很厉害。」

杨梓悦在自家书房看书
说起《红楼梦》,许多人都爱问十二金钗里,你最喜欢谁,最不喜欢谁?杨梓悦初次读红楼梦,满目莺莺燕燕里最偏爱能干的探春。及至年岁渐长,自字里行间窥见人情世故,如今已不会随便说喜欢什么人,不喜欢什么人。
「你能看到里面每个人都背负着自己的命运,一步步沿着各自的轨道走向既定的归宿。」她如是说道。
阅读没什么立竿见影的作用,也不能让一个人在世俗生活中快速成功。但对杨梓悦来说,书籍是唯一不需要任何外物的凭借就能到达『别处』的『任意门』。从小目之所及就能看到书桌和正在看书的家人,自然而然觉得学习是生活再平常不过的一部分。

杨梓悦和表妹一起自制口红
「你听过别人对你最好的形容是什么?」
「大概是一个永远真挚,永远鲜活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