桓台忠勤祠·齐鲁第一进士家族·王重光
标签:
桓台忠勤祠王重光新城王氏家族第一名进士齐鲁第一进士家族 |
分类: 游记 |
王厅正中,王重光及“平蛮督木”时得力部将王之屏、张朝二指挥的碑刻彩绘像。王重光是高与人等的坐像,文职装扮,头戴乌纱,另着螃袍,”手把玉带,端然正坐在虎皮交椅之上,神情庄重慈和,须有鬓飘拂,栩栩如生。左侧为王之垣的采绘像,面部表情安详、沉稳。溺于赤水的王、张线刻彩绘像,神彩威严,气宇轩昂,腰挎长剑,肃立左右两椅角一并祭祀。

王重光(1502~1558年)字廷宣,别号泺川,山东新城(桓台县新城镇)人。明嘉靖二十年(1541年)进士,授工部主事,升户部员外郎。因秉性刚直,坚持正义,直忤当事,触冒权奸严嵩党徒,被贬为贵州布政使司左参议,分守贵宁、安平二道。嘉靖三十六年(1557年),北京皇宫遇雷击遭火灾,烧毁奉天,谨身、华盖三座大殿,急需修复。嘉靖帝诏令王重光从贵州采伐大木。

当时云贵高原的原始森林被三万羿蛮起义军占据,无法进入。王重光授命后,经充分调查,周密计划“分兵关隘,绝其援”,尔后亲率骑兵实入起义军首领营镇,平蛮不在斩而在单车谕降,“宣布明王朝政令”“以恩德诏降”“全活三万众”。
这样“不遗一镟。不费斗粮”,安抚了蛮民起义军,解决了民族矛盾,取得了招抚的胜利。

王重光平蛮功成后,随即带领武士壮工到果峡口、大落包、雾露沟等原始森林勘采大木。林区地形复杂,崇山峻岭,深流激湍,又有虎豹豺狼出没,探木、砍伐运输都十分艰险。王重光身先士卒,排万难,除险阻,终于把大木辗转运出,跟随他的两员部将(王之屏、张朝)为输通大木被卷进激流溺死。王重光也因深入森林达一年之久,操劳过度,触冒瘴烟,于嘉靖三十七年(1558年)以身殉职。


王重光平蛮功成后,随即带领武士壮工到果峡口、大落包、雾露沟等原始森林勘采大木。林区地形复杂,崇山峻岭,深流激湍,又有虎豹豺狼出没,探木、砍伐运输都十分艰险。王重光身先士卒,排万难,除险阻,终于把大木辗转运出,跟随他的两员部将(王之屏、张朝)为输通大木被卷进激流溺死。王重光也因深入森林达一年之久,操劳过度,触冒瘴烟,于嘉靖三十七年(1558年)以身殉职。

王重光平蛮勤劳死职的事,贵州巡抚上报朝廷,嘉靖皇帝为之感动,认为“平蛮”功成为“忠君”,督木殉职是“勤事”。降旨礼部尚书吴山书:“忠勤报国”以示嘉奖。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谕旨遗山东布政使司右参议李一瀚到新城谕祭王重光。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三座大殿竣工,朝廷“追叙前烈”,赠王重光为太仆寺少卿。并在公专辖贵州永宁特立祠以祀,嘉靖帝御书“忠勤可悯”谕旨额“忠勤祠”。王重光死后三十年,其次子王之垣官至户部左侍郎,长孙王象乾官至佥都御史,其子侄在朝听政者达三十余人,他们认为“岁时尝酹”贵州祠远,家乡无祠“雅不称成功盛德”,于万历十六年(1588年)奏请万历皇上的恩准,“在邑城西南隅别立祠,额仍用‘忠勤’示不忘本,且彰群赐。”祠在万历十六年经始,次年落成。



王重光由工部主事升任户部湖广司主事,负责管理九江地区贸易税务。九江自古为水路交通汇集之地,商贾云集,贸易发达,商业兴盛,被称为“利窟”。在外人看来,管理九江地区税务是一个“肥差”。王重光到任之后,严厉打击投机倒把和鱼肉百姓的不法之徒。当他们纷纷送礼拜访时,他坚拒不受,并当众将礼物扔到江中,斩钉截铁地说:“此次扔的是礼物,如有下次,连人带物都扔江中!”百姓纷纷拍手叫好,豪猾商人只能遵纪守法不敢有逾越之心。九江地区贸易秩序得到整顿,百姓安居乐业,国家利益得到维护,一年时间就为国家节省漕粮数百石。





王重光幼时家贫,常衣不蔽体、食不果腹,但他读书甚至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他经常说:“我在饥饿的时候也没有不读书,我读书的时候就会忘记所有的疲惫。”有一次父亲王麟私下对他说:“你读书这么劳累,不如自营生活,免得这样劳苦。”王重光听了痛哭流涕,说:“我若舍弃读书就无以为生了。”并在书案上大笔书写某进士的名字,以表示自己立志读书的志向。王麟大为惊奇,说:“兴吾家者,儿也。”嘉靖二十年(1541),他果然考中进士,成为新城王氏科举第一人。


王重光由工部主事升任户部湖广司主事,负责管理九江地区贸易税务。九江自古为水路交通汇集之地,商贾云集,贸易发达,商业兴盛,被称为“利窟”。在外人看来,管理九江地区税务是一个“肥差”。王重光到任之后,严厉打击投机倒把和鱼肉百姓的不法之徒。当他们纷纷送礼拜访时,他坚拒不受,并当众将礼物扔到江中,斩钉截铁地说:“此次扔的是礼物,如有下次,连人带物都扔江中!”百姓纷纷拍手叫好,豪猾商人只能遵纪守法不敢有逾越之心。九江地区贸易秩序得到整顿,百姓安居乐业,国家利益得到维护,一年时间就为国家节省漕粮数百石。


嘉靖三十二年(1553),王重光升为上谷参议。他到任后,经过大量实地调查,发现现行政策的弊端制约了上谷政治经济的发展,于是制定上谷机宜十二条,即发展上谷地区的十二条政策。这十二条政策是符合当地民生发展、安定边防的好政策。但是新政策破坏了原有的利益分配格局,势必得罪既得利益者,可能会对自己的仕途造成影响。在百姓利益和个人前途的抉择中,王重光选择了为百姓谋利——直言不讳地上疏朝廷指出现行政策的弊病,并在上谷实行新政。果不其然,他的十二条政策遭到了以严嵩为代表的既得利益者的强烈反对,他被从繁华富庶的京畿之地调到了条件落后、环境恶劣的贵州,任布政使司左参议。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