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圣井·危山·兵马俑·元音老人

(2012-08-28 08:15:15)
标签:

圣井

危山

兵马俑

元音老人

旅游

分类: 游记

圣井·危山·兵马俑·元音老人

危山因二十八星宿中的危星而得名。分野中对应二十八宿中玄武七宿的危月燕而得名。《史记》记载:“北宫玄武危虚,齐之分也”。危山,位于章丘明水城的西部,山后寨村南,地处平原与山区的交接处,面积约四平方公里。海拔高度约205米。其南侧可遥见泰沂山系北侧的一些山丘,四周为山前平原,因此,海拔不高的危山成为耸立在四周平原中的“高山”。古代危山古木参天,庙宇成群,碑碣林立,有“小泰山”之誉,是章丘地区颇有影响的风景名胜地。当时有宏伟的古建筑群,始建于汉代。盛于明清。碑载:宋神宗、明弘治、清光绪年间多次重修危山寺庙。

圣井·危山·兵马俑·元音老人
据说,汉初平陵王刘辟光死后就安葬在危山。因此,也有有人把危山叫做“铁墓顶”。不管怎么说:反正明清时,在“圣井旁,陵墓侧”,早已是古木参天,荫翳蔽日,庙宇亭阁,云雾缭绕,颇负盛名的游览圣地了。
圣井·危山·兵马俑·元音老人
长匾墙处。匾墙正面是雕刻着诸葛亮、孙武、蒲松龄、李清照、李开先等齐鲁历史名人,匾墙反面是“危山赋”,细说了危山的历史由来,见证了章丘历史的骄傲。
圣井·危山·兵马俑·元音老人

高耸危山圣井澄”,这句话所说的即是著名的章丘八景之首——圣井。章丘的圣井镇,亦得名于此井。相传隋朝末年,天下大旱,危山一带三年不雨,百姓苦不堪言。一天,来了一位圣僧,哀百姓疾苦,于是振锡卓地,泉涌成井,百姓感恩,呼为“圣井”。斗转星移,圣僧不知何处去,留得甘甜育后人,取之不尽的大悲之水,仍在滋润着世人的心田。圣井位于危山之阴,明弘治二年碑刻云:古迹有圣井之名也。方遇旱年,垂瓶口悬于井半,若恳虔心祈祝,水为方满,即时作霈,然后降雨,苗稼长茂。”有诗云:“齐俗相传圣井名,当年造化自生成。阴晴犹见寒泉满,今古常时石髓清。疑有龙光云气在,静无银绠辘辘声。山灵钟秀多神异,清早须臾雨泽倾。”清初文人牛天宿在危山题诗立碑,《圣泉》诗云:“危山九仞矗晴空,一水盈盈石窍中。断壁雨米声淅沥,层岩高过影溟蒙。味甘不羡江心美,源远疑从海底通。到此烹茶消内热,应知两腋白生风。”

圣井·危山·兵马俑·元音老人

危山是历史上的章丘八景之首。据说:早在元末明初时,就在民间流传着“章丘八大景”的壮丽诗篇:“高耸危山圣井澄,绣江春涨流水声。百脉寒泉珍珠滚,黉堂夜雪粉妆城。锦川烟雨时时润,龙洞熏风日日清。白云棹罢归来晚,卧看东岭晓月明”。这八大景观,形象地描述了章丘山川的绚丽多姿、如画似锦的景色。

圣井·危山·兵马俑·元音老人

圣井·危山·兵马俑·元音老人

圣井·危山·兵马俑·元音老人
三界无安,犹如火宅”,用危山之名,正好警策行人精勤用功,早成佛道。一代大德元音老人门下李长吉居士将整座危山土地征用下来,发大愿重修古寺,广利有情。信众和工程人员的共同努力下,至2002年底,已经顺利完成元音寺北区主体殿宇修复工程,包括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心中心祖师殿、元音塔、钟鼓楼、禅堂、斋堂、法物流通处、寮房等。
圣井·危山·兵马俑·元音老人

圣井·危山·兵马俑·元音老人


圣井·危山·兵马俑·元音老人

元音塔为缅怀一代大德元音老人而修造,塔内将供奉元音老人舍利。元音塔设计高度为65米,12层。12层分保供奉十二圆觉菩萨(即《圆觉经》十二大菩萨:文殊师利菩萨。普贤菩萨。普眼菩萨。金刚藏菩萨。弥勒菩萨。清净慧菩萨。威德自在菩萨。辨音菩萨。净诸业障菩萨。普觉菩萨。圆觉菩萨。贤善首菩萨)。身设计有88个佛龛,供88尊佛像,整座塔总共供奉100尊佛像。元音塔背依青山,面临绿水,采用唐朝建筑风格。平面为八角形,地上12层。首层直径(塔身直径18米,外柱檐廊 相对两边柱或墙外皮距离)26.5米,2层直径15.6米,顶层直径11米。首层层高8米,2层层高4.6米,顶层层高3.6米。   

圣井·危山·兵马俑·元音老人
李钟鼎(1905.11.23—2000.02.05)法名元音,生于安徽合肥市,无相密心中心法三祖大阿阇。阿阇黎年轻时即随天台宗大德兴慈老法师习台教,一日听讲罢,忽然人身顿失,光明历历,透体清凉,轻松无比。禀之于师,师曰:此虽不无消息,但犹是过路客人,非是主人。奋力前进,直至大地平沉,虚空粉碎,方有少分相应。因此更加用功打坐。继又随范古农老居士学习唯识,后随华严座主应慈老和尚学华严,习法界观,最后依无相密心中心法第二祖王骧陆阿阇黎修心中心法,彻悟心要得大成就,于一九五八年接任心中心法第三祖位。一九五八年元音老人受阿阇黎灌顶后添列师位。应诸方召唤,赴各地寺院、精舍与协会开讲楞严法华楞伽华严金刚圆觉心经弥陀六祖坛经等,并赴各地禅学讲座与禅学同仁研讨禅录。老人于二○○○年二月五日(农历正月初一)晚上八点十五分坐脱立亡,享年九十六岁。
圣井·危山·兵马俑·元音老人

心中心法有六个印与一则咒,修法简练易学,既不用修加行与前行,更不须观想或观相,如禅宗一样从第八识起修,且有佛力加持,故易直下见性。闻师言,密咒为佛、于禅定中将自己的心化作的密语,如吾人打电报时用的密电码;手印如重要文件加盖的印信。
圣井·危山·兵马俑·元音老人
2002年,对危山风景区内进行植树绿化时,发现了汉代陪葬坑,山东省文化厅、济南市文化局对这一发现高度重视,成立了由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济南市考古研究所、章丘市博物馆组成的联合考古队。考古队从11月29日至12月30日,对危山汉代陪葬俑坑进行了抢救性的发掘。此次发掘,共发现汉代陪葬坑三座,其中一号坑为车马俑坑,二号坑是与墓主人生活有关的俑坑,三号坑除了石棺与木棺内的零星骸骨外,出土了一些陶壶、陶盆等器物。另外还发现了三四十枝箭头和一些不明用途的石丸。
圣井·危山·兵马俑·元音老人
一号陪葬坑呈南北向,其南北长约9.7米,东西宽1.9米,深0.7~0.9米。坑内摆放的车马兵俑自南向北排列。从整体看,应是反映汉代显贵出行的兵、车、马队列的形式。坑内各种遗物达四五百件。由于盖板的倒塌,坑内的车、马、俑破碎严重。坑内遗物包括170多个陶俑、50余匹陶马、4辆陶马车、近百面盾牌。此外还发现有建鼓、卑鼓,璧、磐、珠等与鼓乐和礼制有关的陶质遗物。所有发现的陶质品均有彩绘,色彩艳丽,栩栩如生。

圣井·危山·兵马俑·元音老人
二号坑位于一号坑的西侧。南北长3.3米,东西宽26米。在坑底部发现一辆车、两匹马和7个陶俑,其中5个为女佣。在坑底还发现木质箱子腐烂的痕迹。通过兵马俑可以体会到史书中关于汉代“世俗奢僭罔极,蓄奴婢,被服骑毂,设钟鼓,靡有厌足”的太平盛世光景与汉代艺术家们高超的技艺。步兵俑身穿红色战袍,手持精巧的盾牌,颇有汉诗中“绛衣戎服,示扬武威”的神气。四辆陶车的乘马颜色搭配五彩斑斓,第一排为灰色涂着白彩,第二排为灰色涂有红彩,第三排为黑色,第四排为灰色。在第一排马车的左侧,两匹黑色护马的头上绘着红边白底的当卢,即汉代饰于坐骑或乘马两眼、眉之间的鼻处的装饰物。

圣井·危山·兵马俑·元音老人

危山发现的陪葬坑是山东地区首次发现的规模最大的俑坑,危山兵马俑坑是一座汉代兵马俑陪葬坑。坑长9.7米、宽1.9米,深约70厘米。坑内共出土彩绘兵马俑100多具。是汉代考古的重要发现。在全国已出土的兵马俑中,这组兵马俑的规模、结构和意义仅次于秦始皇兵马俑、陕西咸阳杨家洼兵马俑,堪称全国第三大兵马俑名列2003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首。设于1990年的“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评选活动”是由国家文物局指导、中国考古学会评选出的我国考古界最具权威性和影响力的奖项。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