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丑陋的建筑物之一
最近几年不只北京,中国各个城市的高层建筑层出不穷,其中许多造型让人咋舌。从大裤衩到秋裤,再到半个碗扣在地上,再到劈腿、斜肩,光怪陆离,林林总总。从舆论的反应看,公众是很反感的,往往在调侃中带着一丝悲凉——没有人能够阻止城市决策者们继续实施这些标新立异的建设行为,中国本已残缺不全的传统城市正在遭受进一步视觉破坏。社会各界有义务采取措施,制止这种劳民伤财而遗祸久远的文化恶行。
中国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国家,我们与上古缔造这个国家的人同文同种,却在最近三百年发生了剧烈的文化割裂。在过去2000年里的绝大多数时间,中国是与希腊罗马文明平起平坐的文化中心,是东亚的精神宗主。后来,先是因明末的巨变,丧失了传统的个人外貌和社会文明,沦为一个落后的半奴隶半封建国家。随后,西方的入侵又进一步摧毁了知识分子的文化信心,在辛亥革命以后,军阀混战让这个国家的精英阶层彻底丧失了对传统中国的信心,他们的争议,无非是按照日耳曼还是斯拉夫的模式来改变社会而已,文艺复兴的路途只有极少数人提起,但已经被豺狼横行的社会环境抛之九霄云外。两派知识分子当时甚至都赞成,消灭国家传承数千年的书面语,把汉字简化为拼音文字,由此开始的简化字运动至今影响深远,导致大部分国人无力阅读古代典籍,甚至自己的家谱。
六十多年前,我们定都北京后,天真的认为这里应该是一座布满了烟囱和工厂的城市,狂热摧毁了理智,数个世纪以来建立的雄伟城墙被拆除。尽管梁思成主张保护北京古建筑和城墙,建议在西郊建新北京,保护旧北京城,不在旧城建高层建筑,但他的远见不能为那时代的人理解,这些建议没有被采纳。
如果梁思成的所有建议都被采纳,北京古城也许会成为世界上保存最完好的古都和建筑博物馆,北京城的发展也可以避免现在的极度集中与拥挤。

台北圆山饭店
21世纪前后,新一轮的破坏行动开始了,这次不仅是拆,还有建。少数建设者,本身二三十年前就参与了破除传统的行动,在其成长经历中也鲜有学习真正的中国传统文化,对传统建筑之美一无所知。我接触过不少这样的人,他们对文化的理解基本是改革开放之后,在西方物质大潮的冲击下形成的。开口闭口,意大利法国,后现代,爱马仕LV……在一个小圈子里,他们喝着以假乱真的拉菲,相互攀比新买的手表和领带,少数附庸风雅的,还爱写一两首古体诗,平仄不分,毫无诗味,近似打油。到了一些场合,他们到处题字,美其名曰自成一体,但是其实不如某些中学生的水平。在这样的氛围下,城市的重要建筑的外形命运已经被固化,一定要是西方知名设计师事务所的设计,一定要是最尖端的,建设难度最大的,从前没有过的设计。正如一个圈内朋友说的,他们其实不懂红酒,却要品评法国名庄,其实杯中的红酒,很有可能是在东莞一个乡镇小厂灌装的,瓶子是废品贩子走街串巷收来的。他们要的其实不是酒,要的是这个价格,价格就代表了品位,前无古人就代表了眼光。对于高层建筑,也是如此,要的不是美,是设计方案的价格和知名度。
最近两年中的有一年,我有幸踏上了台湾的土地,第一感觉是被台北的中国风所深深震撼。这是一座很少有高层建筑的城市,看上去与台湾的经济地位有些不匹配,如果这座城市出现在内地,你们第一眼一定会认为这个城市经济不怎么样。但深入这座城市,你发现了差异。这座城市是一个很中国的城市,低调平和,各处都很干净,甚至小街小巷也很干净,一点没有脸面工程。诚品书店里面有西方最新的著作,也有竖排正体字的隋唐史,音像店里有很小众的南音吟诵唱片。街面上有豪车,也允许普通人搭乘廉价的摩托车和电动车,豪车不能跟他们抢道。尽管蓝绿在电视上鏖战,但那些老兵在街上理直气壮地用山东话和四川话与“台湾人”交谈,相互之间没有冲突,都是善意的微笑。电视节目很好看,很热闹,很通俗,很民生……
这些直观的感受不多说,台北特别让我感动的是,像圆山饭店这样用于最重要接待的地标建筑,是酣畅淋漓的华夏之风,端庄正气,入夜后流光溢彩,有如琼楼玉宇。接待我们的领导,与我们交谈的内容是闽南语中的古音,是太原王氏的演变。这些话题,在大陆的酒桌上都很少听到。有一个报社退休总编建立的别墅区,叫做南园,集闽南传统华夏建筑之大成,却兼具现代实用功能,如果有幸住在里面,仿佛就在仙境一般。类似的建筑,在台湾比比皆是,没有人叫它们“古建”,因为他不属于古代,这是我们民族的传统建筑,理应和我们,和我们的后代一起,相伴度过千年万年的悠长时光。
《千字文》是中国近两千年来的儿童启蒙读物,可惜今天的很多成人都没有读过,在韩国日本倒是家喻户晓。里面描述我们旧时的国都长安和洛阳时说:都邑华夏东西二京
背邙面洛 浮渭据泾 宫殿盘郁 楼观飞惊 图写禽兽 画彩仙灵
丙舍傍启甲帐对楹……这样的美景,在今天的中国首都何曾有过?那些奇形怪状的建筑物的始作俑者,你们可曾想过这样的伦理问题:国土从哪里来的,文字从哪里来的,你的生命从哪里来的?为什么我们一定要用外国最知名设计师事务所的设计?那样一定是好的吗?那样美吗?公众怎么看?我们的子孙后代怎么看?你们知道我们中国数千年来的美德吗?有名就好吗?贵就好吗?我们能保留我们自己的罗马吗?我们能保留我们自己的威尼斯吗?
我想把这些问题一股脑抛给他们,可是我知道不一定有用。文化教育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因为历史的原因,我们已经无法对一些人的过去进行弥补。我只能从自己做起,从身边事情做起。很欣慰的是,我已经看到,身边有一些朋友已经觉醒,他们在积累了亿万财富之后,开始为文化的复兴尽力。有朋友在北京建立书院,组织琴社,致力于恢复传统建筑。有朋友数十年如一日,收购苏州拆迁中被当垃圾扔掉的建筑材料,重新建起园林。有朋友组织社团,致力于中古汉语的现代构拟,力争让中国现代人听到真正平仄分明的七律唐诗。有朋友拍摄电视剧,这是几十年没有人拍的我们的民族英雄岳飞的故事。有朋友组织宗亲会,研究姓氏文化,阻止地方政府发掘古墓。有朋友建立汉服研究社,号召年轻人穿着传统服装,学习传统礼仪……历史终究会证明,谁留下美名,谁留下恶名。
这个国家已经经历了三百多年漫长的文化苦旅,希望大家心中能抱有温暖的文化期望,期望中国能迎接自己的文艺复兴,建立文化自信,恢复文化传统,寻回历史上文化强国的地位。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