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不该鼓励深奥文言高考作文

(2010-06-29 09:06:51)
标签:

文化

    近两年一些参加高考的学生尝试用文言文写作高考作文,这本是一件好事,但发展到江苏考生王云飞这个程度,就有点求古寻奥,投机取巧的意思了。高考中不该鼓励这种过于深奥的文言文作文,今后如果这类作文大行其道,就从一个极端走到另一个极端了。

    “吾所思者,河泮水墺,杨槐蓁蓁,町疃(tuǎn),柳榆其秝(lì)。苾葌柅柅游屮(chè)葳蕤,见柳而人不攦,视草而众不蹸,日驾双軑(dai)之车,斐斐闾巷之间,目不复睺,鼻不再鼽(qiú),鸟不惊人,鲋游沴然。”这样的文字,让我想起了汉墓帛书中的巫祝之文,本来可以用浅近文言说清楚的事情,非要找生僻字堆砌。汉代的文言其实已经接近中古文言了,但巫祝之文本身是为了装神弄鬼,自然要找来许多生僻字障目。但高考作文用这样的文字,不得不说是故弄玄虚了。

     中国文字创立之初无非是为记事,文言文这种文体是全世界表达效率最高的,本身古文就是大道至简。汉以前的古文写在竹简上,我们的祖先很环保,为了节省材料,先秦古文比唐宋古文还要精简。加上上古汉语本身与今天区别巨大,因此当时的文字在今人看来如同天书一般。但就写作的当时而言,其实先秦古文还是一种很通俗的文字,如同夫子评价诗经所谓“思无邪”,都是很美很浅近的文字。当时只有巫祝的文体比较故弄玄虚。

     2000年以上的时光让汉语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每一个时代的中国人都在追求文字的简约之美。古诗十九首的出现距今已经2000年上下了,可是“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这样的文字,今天的初中生也能直接理解其意思。而汉赋和汉代的骈文,固然经常运用很多现在看来比较古奥的文字,但其格律之美,则是高考中出现的少数中学生作文难以望其项背的。总的来说,《文心雕龙》提倡的“风行水面,自然成文”,是古今作者都应当借鉴的崇高精神。

     韦庄的《讽谏诗》的文字相当古奥,但其格律让我非常推崇。“肃肃我祖。国自豕韦。黼衣朱黻。四牡龙旗。彤弓斯征。抚宁遐荒。总齐群邦。以翼大商。”从文意和胸怀来说,王云飞同学所作古文,确实还是和古人有较大差距。

     现在高考阅卷老师的古文功底未必都尽如人意,往往看到自己所不知的文字便为之震慑,认为遇到了高人。但是,汉字常用字只有5000个,但汉字总量接近10万。如果我们提倡过于深奥的“掉书袋”文章,今后的高考就会出现众多投机取巧之人。只要考前花点时间,准备一千个左右生僻字,就足以砸晕阅卷老师,轻松获得高分了。我的天,这比写八股文还要容易得多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