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元素”本为西方人在搞设计时的词汇,这些年居然在中国也大行其道,不能不说是一大耻辱。
没听过其他任何一个国家在搞大型活动时要刻意加入“本国元素”的,本来就在这个国家,按说最不该缺的就是该国元素。我们搞大型活动了,非要提“中国元素”,那显然是我们缺了什么。
那就是缺了自己。
说来也难怪,上海搞世博会,我走在上海的大街上,走了半天也没看到一件属于中国的东西。路人穿的衣服,是一百多年前日耳曼人入侵我们国家时带进来的,交通工具是西洋人发明的汽车,楼房也是西洋人发明的钢筋混凝土建筑,连餐厅里用的筷子,看似是中国的东西,其实也是外来的石油化工塑料材料,国人用这东西烫火锅吃了一肚子毒物而不自知。上海其实并不用办世博会,本身就是一个世博会,就是没几样东西是中国自己的。
最近两年到了北京,更是感觉凄凉。这些年首都新盖的建筑物,大多是西洋建筑师的试验品,歪歪扭扭奇丑无比,却被决策者认为是时尚。如果古代的士大夫看到镇在北脉龙眼上的国都建设这样不端正的建筑物,大概要批为乱象了。这是封建迷信的说法,我们现代人岂能当真?
“都邑华夏东西二京
背邙面洛 浮渭据泾 宫殿盘郁 楼观飞惊 图写禽兽
画彩仙灵”——这样的壮观场景,在今天只能成为少数读书人梦中才能见到的场景,面对已经很不中国的中国,我们只能在少数时候可怜巴巴的以一句“中国元素”,来映衬我们心中那文化上的亡国之痛与亡国之耻。
也只有如今,面对关于高丽人要占有我们的汉字、汉服、端午的谣言,国人会群起激动怒骂,背后其实是自己遗失了国本的深深遗憾。
也只有如今,爱国者被呼作愤青,衣冠者被当做疯子,岳飞不再是英雄,兀术成了英雄。
距顾炎武的惊叹只有贰佰余年,为文化正名的战争还远远没有结束,诸位青年人应当努力!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