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建议将曹操墓修整后原样封存

(2009-12-27 19:45:33)
标签:

文化

   

    建议将曹操墓修整后原样封存

    魏武帝曹操

 

    数月前,我曾写《反对以考古为名自挖祖坟》一文,要求停止以考古为名挖古墓。其实作为后生晚辈,我没资格提这种大建议,这样的建议梁思成等老前辈提过不止一次。当年郭沫若等人提议挖开万历皇帝的墓,尽管很多老同志反对,但在行政力量的参与下,最后还是挖了。1956年开挖的北京定陵,是新中国发掘的第一座帝王陵墓,也是我国主动挖掘的惟一一座帝陵。没想到当时以为可以万世保留的龙袍等文物,十几年后就龟裂变形,连万历帝和后妃的骨头也被人纵火烧了。参与发掘的学者几十年后都后悔不迭,深以为考古学家的耻辱。

    因为这个原因,多少年来,开挖秦始皇、武则天陵墓的提议都被暂时搁置,是文化的大幸。今天听到开挖魏武帝曹操陵,我倒吸了一口凉气,以为时代又倒退了。后来一看新闻,才知道是因为多次被盗,因此文物部门对其“抢救性发掘”,这才稍微松了一口气。

    这时第一个想法便是,既然是“抢救”,就不该把墓里的文物,尤其是魏武帝的遗骨送进博物馆,而是应该修旧如旧,把墓整修完毕后原样封存起来。

    为什么要这么做?我在从前已经多次说明过——保护古代陵墓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中国历代从不通过主动发掘本国坟墓来满足知识阶层的求知欲,传统的朝廷也总是把侵犯陵墓列为重罪,盗墓在从前多是小人所为。今天中国人建立博物馆宣示国威是对的,但这不能通过破坏自己祖先陵墓的办法来实现。

    博物馆的兴起,根源是殖民者宣示国威。大英帝国征服了全世界,因此他们需要一个大英博物馆来展示征服所得。近几个世纪,欧洲的征服者以考古为名偷盗他国财富的行为一直持续不断。从西班牙人到印加帝国发掘其先王陵墓以夺取黄金为开端,殖民者的铁锹从美洲挖到了埃及,又从近东挖到了远东。在中国近代的乱世中,西方人通过战争、收买军阀和贪官等手段,以极低的成本打开了大量中国人的祖坟,掠夺了大量可直接以黄金记价的随葬品。我们祖先的遗骸因此散落荒野,任人践踏,这曾经引起了多少人的痛心发指!

 

    建议将曹操墓修整后原样封存

    图:当年挖出的万历皇帝龙袍保存不善,烂成了这样


    值得指出的事实是,西方人在所谓的考古中,很少发掘本民族的祖坟和先贤的陵墓。有谁见过英国人去发掘亨利国王的陵墓?有谁见过德国人去发掘巴巴罗萨的陵墓?有谁见过以色列人去动古希伯来国王们的长眠之地?在这个世界上,我们成了唯一一个发掘本民族祖坟的国家,这真是匪夷所思!埃及的经济发展水平和我们差不多,我一年多前去采访埃及最高文物委员会的主席,他告诉我的一个事实就是,今天埃及的主要民族为阿拉伯民族,与古埃及人在血缘上没有联系,因此才会去开挖古埃及陵墓以展示木乃伊和古物以赚取钞票。

    今天的中国人,对曹操的印象大多是京剧舞台上的白脸奸臣,或者是《三国演义》里负天下人的贼人。但在真实的历史上,曹操是结束汉末以来战乱的大英雄,曹氏和司马氏的联合努力,使历史上最厉害的一次华夏人口衰减得到遏止,建立了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使国家得到了修整和恢复。他攻灭乌桓,为国家消除了北方的边患。曹操也是我最喜欢的诗人之一,从他的诗歌中,可以感受到这是一个胸怀天下,忧心百姓的豪迈文人,否则他是写不出“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螣蛇乘雾,终为土灰”、“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这样的诗句的。

    值得一提的是,今天中国的曹姓汉族人,大多是曹操的后代。公元220年,经过长期战乱,汉族户籍人口最多下降到90万,即使算上逃亡的,估计也就一百来万。也就是说,今天的13亿人,大部分是这些人的后人。曹姓作为三国魏晋时期最大的血缘集团之一,通过数百年的发展确立了中古以来的人口优势,也成为了今天曹姓汉族人的主要来源。而当时曹姓的先祖,主要也就是曹操、曹植、曹丕等父子几人。

    比较可笑的是,今天的曹姓后人中,大概有不少还在津津有味地上网看着考古新闻,殊不知他们先祖的头骨正在某个考古学家的手中被把玩,被一把刷子刷来刷去。这就是历史上演的荒诞剧。

    出于对祖先的尊重,请河南省文物局“抢救”完毕后,尽快将文物和骨殖放回墓中,修旧如旧。这些东西不宜拿到其他地方赚门票。其实曹操陵作为一个景点,也是可以以不曝光文物和祖先尸骨的方式存在的。现在已是电子时代,通过显示屏完全可以给猎奇者提供足够的影像资料了,何必再把人骨摆出来呢。

    末了,还想胡说一句。那就是“抢救”本身就是文物部门保护不力的结果,每年这么多划拨的文物保护经费,随便花俩就可以给已知的重要帝王将相陵墓配备保安人员。在古代还有山陵使这样的官职呢!明代也会保护宋代的陵墓,宋代也会保护唐代的陵墓,这是一种历史的良心。而今天大搞基础建设,就没有考虑过所到之处的祖先陵墓如何保护呢?我最担心千年之后,我的骨头被儿孙们挖出来把玩,这也太不靠谱了吧?

 

录曹操诗《苦寒行》一首以飨网友

 

苦寒行

北上太行山,艰哉何巍巍!

羊肠坂诘屈,车轮为之摧。

树木何萧瑟,北风声正悲!

熊罴对我蹲,虎豹夹路啼。

溪谷少人民,雪落何霏霏!

延颈长叹息,远行多所怀。

我心何怫郁?思欲一东归。

水深桥梁绝,中路正徘徊。

迷惑失故路,薄暮无宿栖。

行行日已远,人马同时饥。

担囊行取薪,斧冰持作糜。

悲彼《东山》诗,悠悠令我哀。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