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community.highai.com/Upload/Images/20080703123448.jpg
小杨家门口的烟头与取证手套
http://community.highai.com/Upload/Images/20080703123524.jpg
小杨家窗户上的破洞被用塑料布糊住
此次上海袭警事件发生时,我身在北京,跟着几位同行对行凶者小杨的生活情况进行了了解,事后相当感慨。一方面,六位无辜民警的牺牲让我深感哀痛——以他们的年纪,大多是家里里顶梁柱。上有老下有小的时候,遭遇这样的横祸,不论是否警察都是人间惨剧了。而小小年纪就能做出这样的凶案,其下手之冷酷、决绝,真是嗜血多年的凶手也难以企及的,究竟是怎么样的环境造就了这样的歹徒?他是一贯行凶,还是长久的压抑之下犯下凶案?我想通过我的见闻进行一番解答。
昨天我先去了某胡同的小杨父亲家。这是一条再普通不过的北京小胡同,宁静的街道,夹道的梧桐,拉着家常的大妈,老杨的家就住在胡同中段一个没有门牌号的小岔口里。打开门,看到一位比小杨胖一些,头发花白但眉目相像的大叔,看了我的介绍信后他非常紧张,连声说“这事儿和我们没有关系,我们什么也不知道,你去问派出所……”屋里有一位抱着京巴狗的女子,应该是老杨十多年前和小杨母亲离婚后的续弦。我再三说明,我个人非常关心这件事情,如果有什么想法,起码在上海我还是有办法打听一下的。但老杨始终躲闪回避,两口子合力把我轰出家门后,老杨穿上一件蓝色的短袖衬衫,骑着自行车匆匆离家,整个下午都不知去向。见我还在门口徘徊,杨妻又出来说:“这事和我们没关系,你不要在这里打扰我们的正常生活,再留在这里我就不客气了!!”
沟通失败了,我心里有点难受,如果我出了事情,我的父亲对我这样,真不知会是何种感受。
下午我去了小杨母亲的住处,也就是小杨父母离婚后的居所。这是国家体育场鸟巢附近的一个安静的小区,我在错综复杂的门牌下转了半天,终于来到他们楼下。小杨家房门紧闭,门口一地烟头,地上还有警察取证后留下的塑胶手套。辗转找到了了解情况的一位邻居,才知道小杨的日常生活情况。小杨家对面的邻居是某部委的一位退休老干部,邻居们都知道,他是被小杨母亲骂得已经无话可说了。
“邻居上下楼声音稍微大点,小孩子跑一下,进出个门儿,杨母就立刻开门辱骂,言语不堪入耳。楼上走动一下,她也会剧烈地敲响暖气片。因为杨母老把垃圾堆在对门家门口,老先生出来提意见,结果从此就得罪了杨母和小杨。杨母从此经常把啤酒瓶扔出来砸碎,邻居把楼道打扫干净后,她又撕一地的碎纸。一次,双方发生冲突后,身高近一米八的小杨冲出来就飞腿踹老先生家防盗门,防盗门竟然变形打不开了。110、居委会多次来试图解决,不见杨家有所好转,只好劝说邻居忍忍这对孤儿寡母。
离开小杨家的时候,我看到他家与邻居相比显得贫寒的窗口,玻璃上有一个大洞,被用塑料纸糊住。这时我心里说不出的滋味。
离婚后的杨母独自带着孩子居住,其寂寞痛苦可想而知。我曾经和这样家庭出来的一个男孩接触过,尽管他工作刻苦努力,但脾气暴躁,人际沟通能力低下,经常采取极端的语言和手段对待同事。究其原因,还是整天和脾气乖戾的母亲居于斗室,经常受到言语、身体暴力的威胁,又没有父亲的男性人格影响,缺乏男子汉豁达的胸襟,遇到挫折很容易走极端。
家庭条件不好而且不完整,小杨惟一的朋友就是一部单车,他骑着单车在北京大街小巷散心,看着城市人来人往他才感觉好受很多。他每天搬着自己的车上楼下楼,长久把楼道的墙壁都刮花了。后来他到了上海旅游,结果因为单车的事情断送了自己和六位无辜者的未来。希望这个案件让社会关注单亲家庭孩子的心理疏导和帮助,尽管我们国家还不富裕,但对孩子的关注能让我们拥有更光明的未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