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愿废墟中的生命之灯与我们同在

(2008-05-13 18:00:58)
标签:

文化

    地震、地震、地震,从昨天下午2点40分左右开始,我的脑中一直盘旋着这两个字,其它一切已经无关紧要。

    昨日下午2点40分,我正在北京,到一家单位联系工作过后,我乘出租车返回崇文门住处,这时收到女朋友短消息:“上海地震了!”接下来的半个小时内,我陆续接到来自北京、上海、成都、甘肃等地的朋友发来的短信,均与地震有关。

    当时的想法是,又是一次“没什么大不了”的事情,灾害应该不会对生活构成太大影响。这种想当然的误判,大概也与之前没有体验过真正严重的地震有关。

    从小生活在四川,也算地壳运动活跃区域,印象中躲地震有好多次,但大多有惊无险,始终连明显震感都没有经历过。上前年我前往采访九江地震,也是仅仅看到震后断壁残垣的凄惨场景。2006年印尼日惹地震,抵达当地时看到成片倒塌的民房和布满裂缝的高层建筑,看到医院布满悲呼哀号中的地震伤者,本以为这次采访以震后记录为主,没想到住在当地酒店的12层,却经历了初次高空惊魂。

    记得当天经历了一日忙碌,本已疲惫不堪,到床上躺下后却始终感到非常兴奋,听到同屋的王杰老师发出震耳的鼾声,感觉有些羡慕。在昏暗的灯光中仰视天花板,不知过了多久,突然听到“吱……嘎……”的巨大响动,2秒后意识到是余震来了,这时看到墙壁像橡胶制品般扭动起来,仿佛难以承受沉重的天花板,整个房间都开始摇动。这时,一种死亡的凉意在全身蔓延,下意识的预判是,很可能整栋楼轰然倒塌,我和同事将被压在这废墟之下。

    余震稍微止息后,我飞快地起身,背起帐篷就跑到城内驻军的操场上露营。但一夜无事,酒店岿然屹立,我事后甚至觉得有些羞愧,自己是不是太胆小了点?

    印尼这次体验是有惊无险,但也让我体会到了地震一瞬的惊心。昨天各地的死伤消息逐渐传来后,我才真正开始了对这次回忆的延伸想象——万一那次余震中天花板真的塌了怎么办?假如侥幸未死,被夹在让人窒息的狭窄缝隙中会怎样?如果不幸四肢中的某一肢被倒塌的墙壁夹住,灰尘弥漫着狭小的空间,灌满我们的呼吸系统,那种感觉该是多么难受?在那样的环境中,我们能不能坚持信念,等待到获救的一刻,还是痛苦挣扎,在绝望和饥渴中死去。

    当我知道关于震情的真相后,我不断地拨打在川的朋友、家人的电话,幸运的是,他们都安好无恙。但当深夜看到中国地震局通报的死亡人数后,我更深感坐立不安,也许成千上万的同乡正在废墟之下承受着煎熬,他们有的正在流血,有的痛苦呼喊,有的在昏迷中浑然不觉,随着时间的流逝,在主震中没有失去的生命的人们正在死去。想到这些,我深感彷徨无助,更深深祝福他们。他们是我们的同胞,是炎黄血脉相承的兄弟姐妹,他们在昨天上午的时候,还在网吧聊QQ,还在茶馆摆龙门阵(川话:聊天),还在给放学回家的孩子准备午饭,还在办公室整理文件。今天,他们已经在废墟之下,有的已经死了,有的还活着。

    丧钟已经敲响。普鲁斯特说,“丧钟为谁而鸣?为你也是为我。”我为我还在安全的地方而坐立不安,祝福他们,愿废墟中的生命之灯与我们同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