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基金系列】安佰深CEO详解入华路径 关注五大领域
(2008-11-17 09:39:41)
标签:
财经 |
分类: Private Equity |
发布时间: 2008-11-15 10:21:00
这位Apax Partners(安佰深私募股权投资集团)全球CEO从伦敦专程飞来北京,是为了宣布该集团将进军中国。
2008年11月8日,北京莱福士饭店,贺马汀在为此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刚坐定,就有记者在下面小声说“从来没听说过这家机构”。
尽管Apax在西方大名鼎鼎。
它是欧洲最大、全球前五的PE(Private Equity,私募股权投资)机构,目前掌管着将近400亿美金的基金。在近年来其投资的公司中,包括了诸如Tommy Hilfiger、全球最大的卫星业务服务商Instelsat、全球最大的外汇兑换业务运营商之一的Travelex、全球第二大教育出版商Cengage、印度最大的私有医院集团Apollo等。
以1972年成立的MMG为核心发展起来的Apax,见证了VC、PE在欧美发展的整个过程,MMG创始人Sir Ronald Cohen被认为是欧洲PE领域的传奇人物。
“在所专注的领域中,毋庸置疑我们是领导者。”贺马汀说。
用以佐证的,除了过去5年中Apax在媒体领域做的8个案子中有4个无人竞争,还有在过去15年中,Apax给投资人提供了高达34.9%的净IRR,比业内前十的平均水平28.2%高出6.5个百分点。
Apax是谁?
在国内甚至很少有人知道这家机构,更何况又有谁会知道它的更多情况呢?
Apax除了在对电讯盈科子公司HKT的竞购中惊鸿一现外,几乎从未进入中国人的视野。而在过去三四年里,凯雷、黑石、TPG、KKR、CVC等其它国际业内大佬则在中国“如雷贯耳”。
Apax此刻来到中国,是否中国之于Apax只意味着避风港?毕竟,在金融危机影响下,仍有8%经济增长预期的中国无疑沙漠中的绿洲。此前贺马汀也指出,在危机中为Apax寻求投资机会是他今年的三大目标之一。
显然,Apax对这样的猜疑不以为然。
他们认为西方经济最快会在2009年下半年或者2010年才能看到复苏的迹象,同时股市在未来还可能进一步下跌,银行借贷在未来12个月内也看不到复苏的迹象。
“这是PE的好消息。”贺马汀说,在股市、债市无法供血时,PE将是企业主要的融资渠道。
但他也指出,Apax进入中国和此次的金融危机“毫无关联”,而和他们的全球化战略相关。“我们坚定地相信,在未来10年到15年时间内,Apax至少1/3的业务会来自亚洲,而中国和印度是亚洲地区的两个最主要市场。”贺马汀说。
因此他们决定在中国用“安佰深”来称呼Apax。“安”寄语“值得信赖”,“佰”意指“百年老店”,“深”则寓意着“深析市场”。
三年预,而后立
有如天才和疯子,保守和审慎也仅一线之隔。只是就结果而言,保守向左,审慎向右。
没有任何试探,安佰深在中国“单刀直入”:其上海办公室预计年底开张,北京大本营随后也将建立。同时,他们找到了麦肯锡全球资深董事、上海分公司董事长张曦轲出任大中华地区总裁。
张曦轲如同贺马汀一样,有着多年的管理咨询工作经验,同时他在麦肯锡在中国异军突起中功不可没。
更有意思的是,4周前,安佰深总部把分布在全球的42多位合伙人全部集中到中国,“一方面是来了解中国,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全球其他部门能更好地配合、支持中国业务的开展”。在为期11天的行程中,这些PE人士和来自中国政界、商界、艺术界、民俗研究界、教育界等的人士做了60多个访谈,其中甚至包括民工。
结果是,中国在他们眼里,“既有趣又费解”。恐怕这也是安佰深落在了潮流之后的原因之一。与它同一量级的PE机构很多此前都已经深入了中国。
安佰深创始人之一Sir Ronald Cohen此前曾阐述过抓住机遇对PE的重要性:由于安佰深在全球化浪潮开始前的1990年代就已经在全球设立办公室,使得其“在募集大资金和投资方面”都有优势。
但安佰深并不认为自己在中国已落人后。
“中国PE市场还处于非常早期的发展阶段。”贺马汀说,稍早进入不意味着独占先机,稍晚进入也不意味着错失良机,探索中国市场的各大PE巨头以及本土力量“甚至说不上有竞争关系”。
安佰深的中国计划事实上早在2005年就已启动。当年安佰深就在香港设立了办公室,作为观察和了解大中华市场的桥头堡。在接下来的三年中,“进入时间是否太早抑或太晚?退出机制是否健全?管理层是否有能力应付中国市场可能出现的问题?”都是安佰深内部讨论的问题。同期,安佰深在印度的办公室设立并有了第一宗交易。“把每一个问题都想清楚之后”,安佰深才有了上述的“冒进”。
此外,在这个“问题单”中,还包括有没有合适的本土团队?
过去3年中他们网络了6名本土人才,现在这些人都已经在安佰深伦敦、纽约等办公室有过一两年的工作经验。其中有一个叫作龚陟帜的女孩,她在北大毕业后进入中金公司工作,然后在哈佛商学院拿到MBA后加入了安佰深伦敦总部。等到上海办公室设立之后,她将回归上海办公室。
借“力”不借“名”
似乎是万事俱备。
然而,安佰深打算借何种东风以求打开中国局面?
“既有趣又让人费解”的中国,“需要花10年到15年的时间建立信任和种种关系”,才能在这里成熟开展业务。
也许正因为如此,黑石一开始就找到了梁锦松,外界始终认为黑石能够得到中投投资以及完成对蓝星的投资,梁锦松是关键;KKR创始人亨利·克拉维斯(Henry Kravis)此次访华期间也表示聘用方风雷等人“有助于了解中国市场”。
但安佰深把这些归结为“各个机构的风格不同”。贺马汀说,安佰深更强调团队、专业知识以及价值创造。
“我们此前的成功建立在对努力工作的专注上,而不是搞关系上。”
在安佰深内部,没有“famous bignames(大人物)”,因此安佰深在中国也会坚持雇佣“聪明的,对市场、行业有深刻认识的人”,原因是PE之所以能赚钱,是由于“为包括所投企业在内的各方面创造了价值”。
“不仅仅在中国,在任何一个地方要渐入佳境都需要10年甚至15年的时间。”贺马汀说,“我们希望亚洲业务能在未来10年到15年中,逐步由现在的10%提升到1/3。”
然而这并不意味着安佰深将不借力于人。此前就有媒体报道,安佰深正在与一些主权财富基金进行低层次和低强度的接触,后者对购买PE机构股权有潜在兴趣。而后有进一步的消息指出,安佰深将出售将近10%的股权给亚洲地区三家投资人,其中有一家为日本投资机构。
对此安佰深保持着“流言止于智者”的态度。“目前没有任何实质性的交易发生,仅是媒体报道”。
可以肯定的是,安佰深不会上市。
从去年到今年,从黑石到KKR,PE机构上市成了热闹的话题,“我们认为这对PE机构来讲不合适。”贺马汀说。
如果出售股权,一方面是出于“为我们的生意增加自有承诺资金”的考虑,“在现有的基金中,我们想成为最大的出资人。”贺马汀说。但这并不是出于目前融资困难,市场不好时资金更容易向业绩出众的大型机构集中。去年安佰深募集的新基金,总额高达110亿欧元,“到2010年、2011年都不需要募集新基金”。
向潜在的亚洲投资人出售股权,则是想“增加彼此的黏性”,使这些机构成为自己人,这有助于安佰深开拓亚洲市场。
专业化取胜?
有国际大型PE机构人士此前指出,在大家都拥有全球性网络并且重视给所投企业创造价值时,“先入”就是巨大的竞争优势。
“对市场的了解、交易流程的把握甚至和各个伙伴之间的磨合,这些经验是必须花时间去累积的。”上述人士说。
对此,安佰深不置可否:他们有后来居上的历史经验。
1990年安佰深才开始进军私募收购业务,“比很多机构都晚了10年”。1980年代收购在美国大行其道,很多基金因此兴盛。“但现在可以说,安佰深是这个领域的领军型机构之一。”贺马汀说,截至目前其在欧美市场所投公司,过去20年的利润都保持着17%的增长。
安佰深进入中国,目的是要赢(Weentertowin)。决胜法宝就是把此前在国际上行之有效的一套做法,复制过来。
“与其他机构不同,我们只关注五个领域的投资机会。”安佰深大中华区总裁张曦轲说,专注科技及电信、零售及消费品、医疗、媒体、金融及商业服务这5个产业领域,是安佰深1990年代就定下来的方向。
专业化在PE领域或许是个趋势。
KKR从1990年代连续投资失败的阴影中奋起,也被认为和其内部机构改革有关。在过去的十几年中,KKR不仅重新组织了咨询团队,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把投资目标锁定在11大领域中。
也许正是安佰深在所处行业中的“专家”地位,才使得PVH(Philips-VanHeusen)主动找到了它,PVH公司经营包括一系列全球知名品牌。2003年该集团想通过收购一个品牌来提升品牌知名度以及优化经营框架。
安佰深为其物色了Calvin Klein作为收购对象,并在PVH设计了一个发行可转换优先股的融资方案,这个方案不仅可以避免让PVH追加投资,还令其不至于背上过于沉重的债务负担。收购完成后,安佰深支持PVH制订了Calvin Klein品牌的增长战略:推出新产品以扩大品牌影响,同时重整Calvin Klein的特许经营模式。
“在收购完成后,PVH的股价在3年内翻了3倍。”来自安佰深的数据称。贺马汀认为,这背后的原因是,安佰深有一个专家团队为企业创造价值。在安佰深,有相关的产业和管理咨询经验的投资顾问占了80%。这有别于绝大多数PE以金融人才为主的格局。
这可能也取决于安佰深的审慎态度,如同一开始就有专注领域,安佰深的单笔投资企业的价值一般在10亿美元到50亿美元之间,而且慎用杠杆,甚至有不少投资是百分之百的无债务纯股权投资。这种审慎,使得此次金融危机迄今对其影响甚微。
安佰深也想把这种审慎带到中国。
尽管早在2000年安佰深就完成转型,成为以投资收购为主的PE机构,但其在中国将“并购收购和成长资本型收购并重”。
其大中华区总裁张曦轲说,“小企业和大企业安佰深都有机会”:大企业要走出去,小企业则有成为大企业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