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画家李可染国画《漓江细雨图》赏析
李可染(公元1907-1989年),江苏省徐州人。其13岁拜本地钱食芝先生为师,学画国画,后入上海美专师范科学习。22岁考入西湖艺专研究部,后回徐州美专教中国画。1942年前后定居重庆,潜心研究中国画,任教国立艺专,多画人物和牧牛图,也画山水小景。1947年拜齐白石为师,悉心钻研传统绘画。1954年后,用五六年时间外出写生,行程十几万公里。1960年之后,李可染的山水画进入成熟期,终于成为当代山水画大家。曾任中央美院教授,中国画研究院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

李可染画漓江,最得其境。他以淡墨画山,但不是渲染,而是一笔笔画出,既空濛灵透,又得山之骨。画家自言:“笔内水分过多,用笔又不能控制,使墨漫漶漂浮在纸上,成为浮烟胀墨,物象泡松滑腻,失去骨力,是绘画的一大弊病。”这幅画的另一个特色,是空间纵深感强。一座座秀丽的山峰次第远去,有咫尺千里之势,近景中的白色房屋系用焦墨勾轮廓,线条似断又连,正所谓“积点成线”,力透纸背,得“屋漏痕”之妙。既凝重结实,又自然有趣。苍苍茫茫、变化微妙的林木由积墨法获得。积墨法是层层加墨,层层见笔,各层次间又错落变化,使画面深厚丰富。他画的小船,非常讲究选择角度,有透视的纵深感,结构舒畅,又飘飘欲行,把全画带“活”了。
从这幅画可看到,李可染已经从写生作品升华了一步,形象不那么具体细微了,主观加工的因素多了,漓江已是画家“胸中之意象”转化而来,因此色调更统一,更富于诗意,连款题的浓淡墨也完全融为画的一部分,掺进了“空濛恍惚”的雨意。画家说:“水墨画的色彩宜单纯,变化不宜大,经过设计,突出一种调子作为基调。有的尽量渲染夕阳的红,有的尽量渲染雨后的绿。需要淡的可以尽量淡。”此画的意境跟水墨色调是经营再三却又不露痕迹的,它突出的是“淡”,是“恍如置身水晶宫中”的空明朦胧感。它强化了主要意象、主要情调,因而我们恍若置身图画,久久不能忘却。
欢迎光临<慧泉轩>艺术网http://www.hqxart.com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