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画家蒋兆和国画《流民图》赏析
蒋兆和(公元1904-1986年),四川省泸州人。其1928在南京中央大学艺术系任教,1935年到北京,先后在京华美专、北京艺专任教。建国后继任中央美术学院国画系教授,在人物画方面作出了巨大的努力。

流民图局部之一.
《流民图》是1942年至1943年在北京创作的巨幅长卷。当时日本侵略者已践踏我国的半壁江山,中国人民水深火热的遭遇,是激发画家构思《流民图》创作的契机。1942年,蒋兆和曾去上海、南京等地搜集素材,画了许多素描、速写人物,但创作全图时,还是请了许多模特儿,其中包括画家的朋友如国画家邱石冥、木刻家王青芳等。这幅画卷由右至左,起始是一位拄棍老人,他身边还有一为卧地的老者,已经气息奄奄,三位妇女和一个牵驴人围着他,毫无办法。再往下,是抱锄的青年农民和他的饥饿的家眷,抱着死去小女儿的母亲,在空袭中捂着耳朵的老人,以及抱在一起、望着天空的妇女、儿童。断壁颓垣,尸身横卧,路皆乞丐。再往下,是乞儿、逃难的人,受伤的工人。等待亲人归来的城市妇女,弃婴,疯了的女人,要上吊的父亲和哀求他的女儿,在痛苦中沉思的知识分子。

流民图局部之二.

流民图局部之三.
流民图局部之四.
《流民图》全用毛笔、水墨画出,其形象描绘之具体、深刻,在现代绘画史上是鲜见的。传统人物画由于一味追求写意性,加上公式化,近几百年来很少有深刻描绘现实的作品。蒋兆和把西画素描手法引入中国画,每画一个人物都必求有生活依据,有相应的模特儿作参考。他适当吸取光影法刻画人物面部,但又以线描为主要造型手段——这是自近现代倡导写实主义绘画以来,在人物画领域所获得的巨大成果。蒋兆和是一位着眼于现实的艺术家,他说自己“混迹于茫茫的沙漠之中,看着慢慢奔走的骆驼,听听人生交响的音乐……”说他的艺术不是“一杯人生的美酒”,而是“一碗苦茶”,以献给“灾黎遍野,亡命流离,老弱无依,贫病交集”的大众。《流民图》正体现了他的这一主张。
欢迎光临<慧泉轩>艺术网http://www.hqxart.com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