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画家苏六朋传世名作《东山报捷图》赏析
苏六朋,生卒不详,活动在十九世纪中。字枕琴,号怎叔,又号罗浮樵子、逍遥道士等。他早年读书于广东罗浮山,拜宝积寺的德堃和尚为师学画,并吸取吴镇、唐寅、仇英等诸家笔法之长。画人物能工能意,也擅长写真。由于他重视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周围所见人物的神态,所以作画题材广泛,画市井小民的生活尤有奇趣,随意下笔,莫不各具姿态。苏六朋中晚年均客居广州,以卖画为生。他也善画指画。是晚清杰出的人物画家。

广州美术馆收藏
这幅画绘于1856年,是作者晚年之作。此图画的是公元383年“肥水之战”的故事。当时前秦苻坚调集90万大军,气势汹汹地进犯晋国。晋孝武帝急命都督谢石、广陵相谢玄与辅国将军谢琰等督兵8万出御秦军,双打列阵肥水沿岸。谢玄谴使通话,要求苻坚领秦兵稍退,让晋军过河决战。苻坚意欲速战速决,故依晋意。谁知秦军一闻退军令,便即调头驰走,不可复止。晋军齐集岸上,用强弓硬箭向秦兵射来。秦兵更加忙乱,争相奔避。晋军乘势杀上,秦兵大败,十死七八。谢玄、刘牢之既破秦,驰书向司徒谢安报捷。谢安此时正在东山跟客人下棋,他镇定安详,对捷报草草一阅,仍邀客终局。原先,谢玄接受皇帝命令后,恐众寡不敌,曾问计谢安。谢安令谢玄跟他对坐弈棋,谢玄的棋艺本胜谢安一筹,但因无心下子,应接多疏,反而输了。谢安以此示意谢玄,在双方兵力众寡不敌时,与其张惶自忧,不若强作镇定,稍定众心,伺机出奇制胜。
《东山报捷图》画的便是这一历史故事,表现谢安以静应动的战略思想。松荫下,主人与客对弈,二人神情贯注于棋局。主人显示出胜算在握、意态自若的神态。一股清泉随着山涧曲折飞奔而下,水声松声仿佛可闻。远处山径上一卒骑马飞奔前来报捷,点出了在这个恬适幽静的自然环境中,一场关系国家生死大局的战争正如下棋一样,以智胜勇而告终。人物的刻画细腻精到,谢安的容止姿态潇洒蕴籍,一派足智多谋的军事家风度。衣褶线条简练圆润,树丛的用笔近似仇英的画法。山石湿润,把南方水分充沛、含土量较厚的山岩表现得很逼真。从山头斜照的阳光把有人物一侧的山坡照得一片通亮,暗示出战争的胜利对于国家前途的意义。这是苏六朋引人注目的代表作。
欢迎光临<慧泉轩>艺术网http://www.hqxart.com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