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瓷器应可总分为三大类别
第一大类:青花瓷
虽然许多瓷器爱好者都“认得”青花瓷,然而要准确无误地说出青花瓷基本特点却非易事。因为,咱们的清雅而高贵的青花瓷,有着多种的表现形式,并非是只有“白地青花”这一种。其还有色地青花、青地白花、青花挂粉(青地白花形式,白色花纹于画青花之前刻印出形象,青花上釉烧成后,如堆粉般凸起)、白描青花、青花釉里红等。
青花瓷是运用钴料进行绘画装饰的釉下彩瓷器。其在制作时,是先用钴料在瓷胎上绘画,然后再上透明釉,在1300℃左右的高温下一次烧成。比较规范的“青花瓷”的定义,可谓“青花瓷”三字。即“青”,就是说青花瓷必须是以氧化钴作为呈色剂;“花”,就是说青花瓷必须是彩绘瓷;“瓷”,就是说青花瓷必须是瓷胎,并且是白瓷胎。假如不符合上述的三个基本点,那就不算青花瓷了。
基本上来说,青花瓷又可以分成白地青花与色地青花这两大类。
一, 白地青花。
白地青花的地釉是无色透明的,这样便显出了胎的白色。在白色的地上绘制青色图案,便成了白地青花瓷。不过,我国历代的青花瓷的地色实际上并不是全白的,而是略带色泽又不完全透明;其地釉中含有少量的铁元素会让釉呈现不同程度的青色,釉层中含有大小不等的气泡因又造成釉层的不完全透明,而带有一种玉质美感。
历代青花瓷的地釉色泽是断代的一项重要依据。现列举陶瓷界对青花瓷地釉的描述,以供参考:
唐青花瓷——白中泛青,透明度好。
宋青花瓷——青白色。
元青花瓷——早期青白色,后期清亮、透明。
明青花瓷——具官窑、民窑两大发展系统。总的特点是官窑的白净而民窑的幽箐。从其发展趋势看,其釉色由青向白过渡,釉层由厚向薄过渡。
清青花瓷——釉清亮,白度较大,从清初向清末呈由青向白发展的趋势,至近、现代则出现了真正的无色透明釉。
唐白地蓝花盖罐.
元白地黑花龙纹罐.
元青花孔雀图纹罐.
晋青瓷香熏.
明洪武青花折枝纹盖罐.
清康熙青花冰梅纹罐.
清中期民窑青花山水通景棒槌瓶(慧泉轩藏品).
清乾隆青花缠枝花卉扁壶(广州慧泉轩藏品).
清中期青花诗文鼓形瓷砚(广州慧泉轩藏品).
二, 色地青花。
地釉带有某种色泽的青花称之为色地青花。色地青花中,又有低温青花和高温青花两种。低温青花是在烧成的普通的白地青花上,以色釉涂地,然后以低温烧制而成。因此,低温色地青花又称之为青花填色。这种青花瓷于明朝宣德年间初现,如黄釉青花、绿釉青花等等。
高温色地釉是在胎上用钴蓝加绘纹饰后罩本透明的色釉经高温一次烧成。比如明代末期出现的哥釉青花、清代初的冬青釉青等即是。


第二大类:彩瓷。
彩瓷的釉面有底釉及纹饰釉两种或两种以上釉色。按底釉和纹饰釉的上下层关系,又可把彩瓷分为三大类。
1.
釉下彩瓷。它是在生胚上用釉彩绘制纹饰后,再施透明釉,并经1300℃左右的高温烧制而成。如在唐代长沙窑就有釉下绿、褐、红、蓝彩的器物出现。到元代,成熟的青花、釉里红则是典型的釉下彩瓷。
2.
釉上彩瓷。它是在已烧成的白瓷(可以是施釉的亦可是没施釉的“涩胎”)上,用釉彩绘纹饰后,以700℃左右的温度再次烧成。在我国宋代磁州窑口,即已有釉上红绿彩作装饰了。到明清的红彩、绿彩、褐彩、粉彩、珐琅彩等都属于是釉上彩。
3.
釉上、釉下双层彩。它是先烧成釉下彩后,再在相应位置绘上釉上彩,经二次烧制而成。如在明代宣德年间,出现的青花加彩就属于这类。这类彩瓷发展到明成化年间,就是所谓“成化斗彩”了。
作为底色的釉,有无色透明与带一定色泽的两种。不同色泽的底釉,再跟三种彩瓷的装饰方法相结合,便会变化出数以百计的彩瓷品种。
明嘉靖青花红彩鱼藻纹罐.
清乾隆青花浅绿地釉里红云波龙纹双耳扁瓶.
现代青花釉里红花鸟纹瓶(慧泉轩藏品)
第三大类:色釉瓷。
色釉瓷亦称单色釉瓷,系指其胎外施一种颜色的釉彩的瓷器。比如越窑青瓷、龙泉窑青瓷、祭红釉瓷都属于色釉瓷器。
色釉瓷的釉中,因其含有铁、铜、钴、锰、砷、铅等不同的金属元素,在不同的烧制条件下,,会呈现出不同的色泽。至于白瓷,就是釉层中多少带有某种色泽,便使白瓷略带红或者青色。
色釉瓷按其烧造工艺,便分成高温色釉与低温色釉这两大类。高温色釉,是在生胚上施釉,在1200℃以上的高温下一次烧成。如越窑青瓷、龙泉窑青瓷、甜白瓷、祭红瓷均属于高温色釉瓷。低温色釉,是在烧成的熟胚上施釉后,以700℃—900℃的温度第二次烧成的。属于低温色釉的,有钒红、黄釉、绿釉、胭脂水等。
在中国制瓷史上,青釉瓷是最早出现的。从上商朝中期出现了原始青瓷开端,到魏晋南北朝的越窑青瓷,均是以铁为呈色剂的各种青色。隋唐时代,在南方越窑青瓷日益成熟的同时,我国北方也出现了相当成熟的白瓷,从而形成“南青北白”的局面。宋代钧釉的出现,又在色釉瓷中增添了红釉这一重要的品种。
宋汝窑青釉盘.
宋钧窑月白釉紫斑纹碗.
明永乐祭红高足碗.

民国景德镇红釉瓷文房用具(慧泉轩藏品)
自元代开始,我国景德镇全面发展了色釉瓷的生产。至明代,已有青、白、红、黑、蓝、黄、绿等各种色釉瓷。清朝之时,已经能把色釉瓷跟釉上彩、釉下彩相结合,开始了一个色釉瓷生产的新局面。
至于传闻中的柴窑瓷,被认为是色釉瓷所能达到和追求的最高境界。“青如天、明如镜、薄如纸、声如謦”、这十二个字形容柴窑瓷美如玉,所以,色釉瓷正是努力追求一种玉质感的。
历史上遗留给我们的各种颜色的色釉瓷,恰似一件件各色美玉琢成的宝物,美不胜收,甚至每一块碎片,都会让我们爱不释手。
窑变与开片,是色釉瓷的两种重要的装饰手段。窑变利用自然形成的釉色交融变异,使得色釉瓷更加瑰丽多彩。开片则是利用一种残缺之美,打破了色釉瓷单一的釉色而带来的沉闷。统一中的变幻,完整中的残破,这种矛盾的统一造成的美的冲击,是彩瓷无法比拟的。
明万历五彩折枝花卉纹盘.
清雍正珐琅彩芦雁纹碗.
清乾隆粉彩花鸟纹梅瓶(慧泉轩藏品)
清中期粉彩吉祥如意小碗(慧泉轩藏).
清道光粉彩山水纹缸(慧泉轩藏品).
洪宪款黄地粉彩开光花鸟四方瓶(慧泉轩藏).
黄地粉彩花鸟纹过墙盘<大雅斋>款(慧泉轩藏品).
民国刘雨岑款粉彩花鸟纹瓶(慧泉轩藏品)
民国曾龙昇造款珐琅彩塑大财神(慧泉轩藏品)
民国汪野亭款老插排浅绛彩瓷板山水画(慧泉轩供).
民国汪野亭款粉彩山水瓷板画(慧泉轩供).

民国年江西瓷业出品瓷板山水(慧泉轩提供).

粉彩瓷板画山水图屏风(丙子年景德镇江西瓷业绘制)慧泉轩藏品.
欢迎各网友光临惠顾博主之<慧泉轩艺术品网>:http://www.hqxart.com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