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千里送鹅毛"原是大画家徐渭讲的个故事

(2009-11-26 17:33:29)
标签:

画家

徐渭

故事

流传

千年

文化

分类: 探幽历史

               “千里送鹅毛”原是大画家徐渭讲的个故事

 

     俗话说得好,“千里送鹅毛,礼轻人情重”!这是一句流传了数百年的,表现咱特有人情味的经典与口头禅了。然而,它却是出自明代大画家徐渭编造的一个美好故事,为寄托这位饱经人世风霜、饱受人情冷落摧残的大才子的美好愿望和理想。您不信也得信!

    徐渭,字文长,别号青藤道士、天池生等等。生于明正德十六年(1521年)一个从贵州病退回绍兴老家的小官员之家。当徐渭来到人世100天之时,他的父亲却不幸撒手人寰;10岁时,受家贫如洗之迫,他的生母被“养母苗夫人”外卖还债;15岁时,其“养母”苗夫人病故;20岁时,他二哥徐潞死在贵州异乡;25岁时,他大哥徐淮病死;26岁时,他的妻子潘似染上肺痨病死去,给他留下不满2岁的长子徐枚。

    徐渭一面是人生之坎坷艰辛,一面又是一位大天才。琴棋书画,他样样精通;诗文武略,他无所不能!尤其是他的水墨大写意绘画,堪称是一代宗师。清朝的大画家郑板桥,为表达对徐渭五体投地的钦佩,亲刻有一方“青藤门下牛马走”的印章,用来盖在自己的画作上。现代艺术大师齐白石曾以诗言志,意甘追随徐渭于九泉之下,为其磨墨以作画!

    那么“千里送鹅毛”之典故,徐渭是如何讲的呢?是何人这么牛气冲天,只送人家一羽鹅毛呢?又是如何能博得受礼之人赞赏的呢?在徐渭著作《路史》一书里,是这样说的:

    唐代的贞观年间,西域有个回纥国,是唐朝的藩属之小国。藩属国每年都要向其“保护国”进贡,无非是些珍奇宝物之类,这个本是“行规”!有一次,回纥国王派专使送给大唐朝的贡品中,就包括了一只非常珍奇的活的成年白天鹅。

    其护送到京城长安的出使者,名叫缅伯高。缅伯高身负重任,一路上对这只活泼可爱的白天鹅倍加呵护,生怕它饿了渴了病着了!当来到沔水(即汉水上游)河边,缅伯高瞅见白天鹅把脖子伸得老长,嘴巴张得老大,气喘喘的。心想,这神鸟当是又累又渴了。

    缅伯高便让随从把装着天鹅的笼子抬到河边上,打开了大鸟笼,以让天鹅出来喝水,并溜达一会儿。可不曾料想,这只天鹅喝足水,拍翅又伸腿地,精神上来了,一飞冲天而去了!

缅伯高看着心慌眼傻,手忙脚乱地向天鹅乱扑一气,然而只得到几片天鹅掉下的羽毛。怎么办呢?缅伯高继续前行,觐见唐太宗皇帝,进贡不出神鸟白天鹅,将会大丢回纥国王的脸面;如果折转回去吧,该怎么向国王交差呢?

    左思右想,前后计较了半天,缅伯高有了主意。他决意继续前行,不改方向及目的。他向随从讨来一方洁白的丝巾,并在上面题写了一首打油诗,诗曰:

                     天鹅贡唐朝,山重路亦遥。沔水河失宝,回纥情难抛。上奉唐天子,请罪缅伯高。礼轻人意重,千里送鹅毛!

 

    缅伯高把白天鹅的几根羽毛小心翼翼地、里三层外三层地包在了白丝巾里面,并连同其它珍奇珠宝押送,不辞辛劳地来到了唐大都——长安城。当太宗皇帝看到缅伯高呈上的几根白天鹅羽毛,尤其是看了那白丝巾上的题诗后,龙颜大悦。唐太宗又听了缅伯高陈述进京朝贡的沿途的万苦千辛,为其老实守信、机智聪明、能干而高兴,便给予其重重的赏赐,并大大地褒扬了其回纥国王。

 

    从此而后,“千里送鹅毛,礼轻人意重”的典故便流传至今。这是讲究人情世故的中国人的常用语句,其比喻礼品虽微薄不足道,却饱含送礼人的一片真情厚意啊!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