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最初的骗人术[曹操真相8]

(2009-04-16 13:26:19)
标签:

连载

曹操

真相

品鉴

悦读

文化

分类: 探幽历史

连载:《曹操真相》[8]——最初的骗人术

                

鸣谢:草根名博“原创基地”栏目推荐到首页!

 

                               8.

据《曹瞒传》书里披露,曹操年少时,喜欢“飞鹰走狗,游荡无度”。对这句话,我认为既可贬义理解,也可用褒义来理解。贬义谁都明白,不过游手好闲,不务正业呗。褒义呢?我觉得这里面透着一股侠气。

 

想象一下,有这么一位英雄少年,肩歇猎鹰,手牵猎犬,腰跨宝刀,带领着他的一帮小伙伴,满山遍野地或逮野兔野猪,或模仿古代战争游戏;一时追杀声震天,硝烟弥漫,好不威风,好不快活!

 

当然,曹操也少不了要滋生些事儿。比如欺凌一下他的伙伴,或者骚扰一下山下某小财主的家院等。这对他,也许是正常行为。我是从另外几本史料里,瞧见写曹操少年喜好“任侠使气”的句子,分析他应该非常崇尚豪侠行为,可见少年的曹操,是时常有做“英雄梦”的。

 

但颇有儒家之风的长辈们,并不喜欢曹操是这个样子。他们认为少年中的曹操,闭门专心读书,才是正经事儿,将来才会有大出息。应当是曹家长辈们,都希望曹操将来做一员文臣,而不是武将。大约他们是看出曹操少年行为,喜欢武士之风多一些。

 

而单纯从曹操身上所具备的素质看,如果未来他不成为战场上的英雄,成一位文学家是没有问题的,他也是可以留名于青史的。

 

曹操的叔叔,对曹操的顽皮行为是最反感的。所以便几次跟曹操的父亲讲到这些事儿,希望对曹操严加管束。受了父亲的训斥后,曹操也感到害怕了。他是担心,如果叔父继续把他做的“坏事”举报给父亲,那可不好办了。

 

待有一天,曹操在路上碰见了他叔叔,便伪装成一副斜脸、歪嘴的怪模样。叔父赶紧问他是怎么回事儿?他回答说是忽遇邪风所致。这样把他的叔父也吓坏了,便马上回去告诉了他的父亲。

 

曹父听说儿子中了邪风,大感惊愕,立即叫人把曹操弄回家来,结果见到他一切正常,跟平时没两样,不由问道:“你叔父说你刚才中了邪风,现在好了吗?”曹操回答:“儿子本来就不曾中什么邪风,可能是叔父不喜欢侄儿了,才故意这样说的。”

 

听儿子说得似乎在理,曹父也就疑心他叔父所言,不值一信了。自此后,叔父再有到曹父面前,说他的“坏话”,曹父始终不相信真有其事。于是,曹操的顽皮活动,就更加地疯狂了。

 

这一则关于曹操少年的故事,实为记录曹操搞的一个“恶作剧”,为对付他叔父举报自己的不良行为。重要之处在于,少年曹操在大人面前表演得如此自然、沉着冷静,博得了位居高官的父亲的相信与同情,可真是太不一般了!

 

史书上没有说明,这时曹操有多少岁?我感觉,起码得有十二三岁的样子,不然怎么会装得一本正经呢?又怎么能骗得过大太监的儿子、他亲老爸呢?

 

众所周知,那皇宫内外,上上下下,有多少狡诈面孔出现,有多少大奸似忠的肉麻场景啊!大长秋曹腾老,回家里能不跟他干儿子曹嵩唠唠磕?教教他如何分辩真伪?曹操老爸可得的是真传呀!

 

而往往人们一味指责起曹操虚伪、狡诈的性格时,便以该故事为例,证明他从小就是如此的。正所谓“小时偷针,长大偷银”嘛!从曹操后来的生涯中,所运用权术之高超,兵谋之诡诈多多,无人能及的程度上看,我相信上面那段少年曹操故事,很具有真实感。

 

待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