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面试就是谈恋爱

(2009-01-09 13:41:42)
标签:

杂谈

某种程度上,面试就像谈恋爱,有没有chemistry很重要。你想想,面试官录用谁决定了他今后每天和谁一起工作,所以当然要选一个看得顺眼合得来的人啦。所以面试官总是希望找一个自己喜欢的人。在外企工作的人习惯用四个象限来分析问题,对你领导的下属人员也可以按照个人情感和工作能力划分成四类:喜欢而且信任,喜欢但不信任,不喜欢但是信任,不喜欢也不信任。第一类人是最理想的下属,第二类一起吃饭聊天会比较愉快,但是工作上不一定靠得住;第三类只管布置任务,不太会去发展私交;第四类基本上就没有存在的必要。面试看重的是能力,但是同样有能力的两个应聘者,一个属于第一类,一个属于第三类,那当然是前者更有优势啦。

而和谈恋爱不一样的是,面试更相信一见钟情,不相信日久生情。所以如果谈恋爱搞得和面试一样,那钟楼怪人就永远得不到艾斯米拉达的爱情了。面试是短期行为,电视剧《士兵突击》里,许三多和成才,同样都会成为一个优秀的士兵,但是许三多要经过无数的磨难和锻炼才能成长起来,现实生活中的面试官不会像史班长那样付出耐心和代价去培养一个这样的应聘者,而更可能直接录用成才,虽然在最后面临生死大义的考验中成才被最终淘汰。面试其实是件挺累的事,不光是对应聘者,对面试官也是一样。在一到两天中要从一大堆候选人中挑选出感觉不错的人,而且只是通过每个人半小时的谈话,的确是比较匆忙和具有挑战性的工作。

说了这些闲话,不是建议大家在面试时刻意迎合投机取巧,只是想让大家知道,决定面试结果的因素有很多,有的可能你根本想不到,最重要还是做到最好的自己。就像有的公司给被拒的人发通知,会说“不录用不意味着对您能力的否定,而是目前的职位不适合您”云云,这也不完全是客套话,而是事实如此。

其实,对面试官来说,能否找到合适的人选也存在运气的成分。打个比较俗的比方,面试就好比打麻将,如果选到一个不错的人,而且日后工作勤勤肯肯,任劳任怨,脏活累活抢着干的,感觉就有点像前一天晚上打麻将赢了大钱,开心呀,坐在办公室里没事偷着乐;如果找到个看上去不错的人,结果几天后发现能力不足,感觉就象前一天晚上打麻将来了副诈胡,把白板当成发财,本来以为赢钱了,结果还陪了三家,郁闷;象我这样的看了一整天,没看准一个,就是打了一晚上麻将,没进没出,白忙活,一个字累;最冤的要属,千挑万选后终于找到了个超级人才,什么都很Powerful,结果正当你准备重用他的时候,突然撂挑子不干了,告诉你诸如,我一直很想出国呀之类的话,听着心里叫冤呀,好比打麻将,上手三圈手气不错大赢特赢,最后一副不但把赢来的都输光,而且连老婆本都贴上,怎一个冤字了得,以后看到麻将牌就吐白沫。

把面试比作打麻将可能不太恰当,但是面试绝对是和打麻将一样,运气的成分很大,再高的技术(不作弊的情况下),运气不好,一样输光光。其实,有时候面试不成功的原因多数是因为运气不好。打一个比方,面试官不喜欢足球,不喜欢音乐,你回答自己兴趣爱好时,还把自己在足球和音乐方面的了解狠狠的吹上一翻,你可能以为是找到发挥的机会了,没想到你离出局已经走近了一大步。对于应聘者,实力还是第一要件,运气成分并非决定因素。然而,对于面试官或者面试企业,运气的成分就占了大半,为什么呢,比如说我们的面试过程,收到300份简历,从中挑选十几个初步合适人选,本身就存在运气的成分,然后在从这些人当中遴选出1个录用对象,其实就有点象买彩票,小概率事件。与此同时,企业需要投入大量精力,包括招聘广告以及简历筛选、面试等人力、物力和财力,如果没有找到合适的,还要继续投入。

为了把招聘成本控制在合理范围内,于是企业会采取一些简单快速的原则,比如海选简历的筛选时硬件条件不好的应聘者就可能被筛掉,这确实对应聘者个人存在一定意义上的不公平,但是世上没有十全十美的招聘机制,无论是企业还是个人,都永远在妥协和平衡中寻求最佳的方案。就像罗大佑在歌里唱的,“在这批判纷争的世界里,每个人都要学会保护自己”。因为不善表现而失去机会,对自己也是不公平的,毕竟这是一个自我营销的时代。

说到自我营销的技巧,其实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我们需要适当的技巧去包装和推销自己;另一方面,对技巧的过度钻营可能形成一种急功近利的不良风气,况且有经验的面试官一眼就能看出哪些是事先准备的标准答案,哪些不像是应届生应该有的谈吐和经历,这种情况下过度的技巧和包装只会适得其反。那大家可能会问,那你觉得怎样才是适度呢?我觉得一个根本原则是不能逾越以诚信为本的底线,应聘者需要做的是在诚信的基础上展现最好的自己。

其实面试是双向的考察,招聘公司为吸引人才也会适当的包装和推销自己,比如从工作环境、薪资福利、业务前景、个人发展等等条件。而且企业投入的大量的时间、精力和其它招聘成本。相比之下,求职者的成本和投入要小很多。建议求职者调整心态,不必因为失败而气馁,以平常心去面对每一次面试,因为你的机会成本比企业来说要低很多。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