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旗渠

标签:
原创作品河南林州红旗渠旅游 |
相传在牛岭山村,吃水要走很远的路去挑,为了不洒出来,且是用扁担瓦罐缸挑水。在牛岭山村,不管男人女人,只要需要就得翻山越岭去挑水。因为挑水很累,很多女子都不愿意嫁过来。牛家有一英俊的后生,人品也不错,就是家里穷。刚好牛生有个妹妹,在媒婆的撺掇下,牛家与另外两个村娶不上媳妇的李家、张家三转亲。在过去“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封建思想的影响下,三转亲是过去穷苦人家给男人娶亲的门路之一,还有凑钱买媳妇的事情,全都是为了延续香火。
牛家后生娶媳妇的第二天,因为牛生孝顺,与父亲争着去挑水,这一去就是一天,刚过门的新媳妇,就在家盼着男人回来,等牛生挑了一担水回到家,新媳妇带着喜悦赶忙去接牛生肩上的担子,当她把水罐往下放的瞬间,水罐一下倾倒在地上,水全流了出来。看着男人辛辛苦苦挑回来的水一下子全洒了,新媳妇惊呆了,手拧着衣服无措地站在那里,婆婆看着儿子走了一整天的路挑回的水,全让媳妇洒了,不免唠叨了几句。牛生大度地说,没事,我有的是力气,明儿再去挑。
喝过汤(河南地界吃晚饭叫喝汤),一对新人就睡下了,虽然新媳妇有些闷闷不乐,牛生也没当回事。
可当第二天牛生听到他娘的惊叫时,才知道新媳妇由于内疚上吊了。
这是一个凄惨的故事,由这个故事就知道山里人吃水是多么地难。
20世纪60年代,在极其恶劣的自然环境和物质极端匮乏的条件下,河南林州(原林县)人民凭着“重新安排山河”的英雄气概和大无畏的牺牲精神,在太行山的悬崖峭壁上逢山凿洞,遇沟架桥,苦战十个春秋建成了“生命之渠”红旗渠,渠线纵横1500多公里,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被誉为“人工天河”,在国际上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
红旗渠工程总投工5611万个,共完成土石砌方2225万立方米。总投资12504万元,其中国家投资4625万元,占37%,社队投资7878万元,占63%。
我们由红旗渠的检票处,徒步而上,走了很远的路后,到达了青年洞风景区 。此处就是豫、冀、晋三省交界处,有“鸡鸣一声闻三省”之说的牛岭山村。这里山高水险,红旗渠悬挂在巍峨雄峙的太行山悬崖绝壁之上,八米宽的红旗渠从山中穿过,是林州人民艰苦创业雄心壮志的体现。
红旗渠的水,缓缓地流着,不时有快艇飞过,犁出燕尾式的浪花。红旗渠的水遇山丵洞而过,依附悬崖峭壁,林县人民肩扛担挑小车推,经过九年艰苦卓绝的奋斗,终于让牛岭山村通上了水,结束了上辈子人翻山越岭挑水吃的苦难历程,若是牛家逝去的新媳妇地下有知,也该欣慰了。
我们只游了红旗渠的一部分,要游完全程,得走一天的时间。
在顺着渠水行走的同时,依然可以领略太行山的“雄、险、奇、秀”,面对林县人民艰苦创业的实物红旗渠,真切地感到它是林县人民“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真实写照,
红旗渠在那里默默的流淌着,可它却在我的心里,留下了浓重的一笔,不,是刻下了深深的印痕!